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明主相人术

2010-03-24 10:43
来源:一元一 作者:东方浩
为了在用人之前就能知人,古代中国的智慧谋略长河中就产生了“相人术”这样的支流。曾几何时,相人术被不分青红皂白地归入“封建迷信”中去,被斥为所谓的“传统文化糟粕”,

明主相人术

 

为了在用人之前就能知人,古代中国的智慧谋略长河中就产生了“相人术”这样的支流。曾几何时,相人术被不分青红皂白地归入“封建迷信”中去,被斥为所谓的“传统文化糟粕”,这确实有点冤枉。以相人术鉴别人的道理,恰于中医的原理差不多,那是一种经验的总结: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在察人识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往往是从对人的外貌举止的观察中得出的——这方面又恰如中医中的“望闻问切”,所以不能忽视,更不能将其彻底否定。本节旨在从源远流长的相人术中摘取实用而合理的经验,并分类予以概述。清末儒将曾国藩结合他阅人无数的实践和两千多年的相术理论,总结出两句经典性的相人总则,可作为本节的提要:
 
端庄厚重、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心存济物是富相。
 
一个人在关键时刻能不能做出决断,往往表示他是不是一个能成就大事的人,即所谓“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基于这样的原则评价人,再兼之以他的相貌,就能做出万无一失的相人判断。
 
《相经》上说:“一个人的贵贱取决于骨骼,而寿命的长短则取决于其精神气质的虚实……人活的是一口气,凡呼吸匀长缓慢的人寿命都长,相反则寿短。骨骼坚硬的人寿长,但一生欢乐少;骨骼柔软的人寿短,但一生都会很快活。”
 
  下面引述的《左传》中的一些故事,可以作为以神情举止来预测其命运的参考和例证。
鲁国的襄仲出使齐国,回国后说:“我在齐国听说他们准备来吃我国的小麦,依我看他们做不到。齐王说话支支吾吾、吞吞吐吐。臧文仲说过:‘做国王的说话支吾含糊,就快死了。’”不久后,齐王果然死了。
 
郑悼公前往晋国拜谢结盟成功。在举行授受玉璧的礼仪时,两国地位相等,东道国的君主应站在两楹柱之间的正堂,为客的一方则应站在东面楹柱的西边。不料,郑悼公却快步走到了东边。晋大夫贞伯见此情形后说:“郑伯恐怕快死了吧?他是在自己抛弃自己!他目光流散,脚步匆匆,不安于自己的位置,大概活不成多久了!”后来,郑悼公真的死在当年六月。
 
公元前578年春,周简王命令刘康公和成肃公会合晋厉公去攻打秦国。成肃公在土地神庙中接受祭肉时,态度很不恭敬。刘康公说:“我听说人受天地的中和之气而降生,这就是命。因此产生了行为、礼义和威仪的准则,为的是巩固这命。能遵守这些准则并维护它的人就可以得到福禄,否则就要遭殃。因此有德行的人对待这些准则总是很勤谨,老百姓也是尽力而为。勤谨莫过于恭敬,尽力莫过于老实。恭敬在于供奉神灵,尽力在于安守本分。国家中的大事,就是祭祀和作战。祭礼时供献熟肉和作战前接受生肉的仪式是人神交接的重大环节。现在成肃公那么懈怠,这是不要自己的命了。恐怕他再也不能回到本国了吧?”当年五月,成肃公果然死在了一个叫做“瑕”的地方(今湖北随县境内)。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