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宋江”式管理的得与失(2)
2010-04-20 11:53
可惜,过去信之愈深,今天责之愈切,老牛的种种表演都被三聚氰胺检验出了诚信不足的品色。2008年9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公布了22家生产含有三
可惜,“过去信之愈深,今天责之愈切”,老牛的种种“表演”都被三聚氰胺检验出了诚信不足的品色。2008年9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公布了22家生产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的企业名单,老牛第二天就在其新浪博客发表了一篇内部讲话《在责任面前,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负起完全的责任》,其中说:“尽管奶粉在蒙牛产品中所占的份额不足1%,其中不合格婴幼儿奶粉所占的比重更是小而又小,但我们绝对不能容忍这种行为……对于那3个批次的问题奶粉,我们要干净迅速地全部召回。”如此脚疼医脚、扭捏寡断,真不知道老牛的“大智慧”哪里去了。结果,9月19日国家质检总局又公布了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蒙牛液态奶同样榜上有名。自此,老牛哑然失语,其博客从2008年9月17日之后至今再无更新。牛根生一下子被许多人视为道德虚伪的典型,相比之下,中国奶粉业巨头伊利受到的关注、责骂竟少得多。伊利少帅潘刚的一向低调,使他没有成为众矢之的,伊利少了蒙牛那样品牌代言人的麻烦,在2009年恢复得比蒙牛快得多。
老牛俨然成为蒙牛的道德包袱。牛根生曾说“别人从零起步,而我从负数起步”。老牛对他已经又变成“负数”觉悟得比较晚,在2008年11月竟然抛出“万言书”,一方面想表白自己“不知情”,三聚氰胺为不法分子在奶源环节添加,以此为乳品企业“雪冤”;一方面对他向柳传志等落泪乞援、换回质押在摩根士丹利的股权,使“民族品牌”免于外资恶意收购危机颇有炫耀心理。没想到“万言书”在网上引来一片“倒牛”之声,网友纷纷责骂老牛是“鳄鱼的眼泪”,是拿“民族牌”当幌子,甚至以蒙牛当初为取得境外投资而在开曼群岛注册控股公司为据,说蒙牛不是民族企业。幸好老牛“全家四口人,没有一个是持有外国卡的”,一些消费者凭朴素的情感坚决支持蒙牛,同时雀巢、卡夫等国外乳品品牌也被查出问题了,中国民众的“崇洋”情绪消减,对国内产品的认识趋于理性、包容,蒙牛在市场上逐渐复苏。
其实,危机往往是最佳的公关机会,危机让企业吸引了平时得不到的更多关注,若是企业处理得好,危机反而能够让企业获得更高的赞誉,树立更好的形象。其实,就是三鹿也并非必死不可。根据庭审调查,张玉军等犯罪分子是从2007年7月开始配制“蛋白粉”销售给奶站,耿金平等人自2007年10月开始购买含有三聚氰胺的“蛋白粉”添加到原奶中销售给三鹿(正应了老牛“万言书”中所说不法分子添加三聚氰胺“大约是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的”),三鹿从2007年12月开始陆续收到消费者投诉,于2008年5月20日成立了技术公关小组进行排查,到8月1日才由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检测确认其奶粉样品中含有三聚氰胺,当天下午三鹿董事长田文华就紧急召开集团经营班子扩大会议,讨论如何处理一直到次日凌晨4点。
如果此时三鹿向外界公布信息,将产品召回,承担对受害者的赔偿责任,配合公安机关查捕罪犯,尽管一时会遭受沉重损失,甚至十几亿资产赔个精光加上巨额负债,却可以树立一个“大品牌承担大责任”的典范,无形资产会更高,未来的市场份额也会更大。然而,三鹿却做出决定“严格保密”,同时以返货形式换回市场上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直至9月份“肾结石”事件为全国关注,国务院于9月11日成立“肾结石奶粉事件”联合调查组,三鹿才被勒令停止生产、销售活动。最后法庭就是以三鹿2008年8月2日到9月12日的产销量为依据,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决田文华无期徒刑。据悉,田文华一直是一个注重产品质量的人,她从1968年开始从事奶业工作,经过40年奋斗把一个村办小厂打造成销售额过百亿元的中国奶粉业老大,却因在危机中怀有侥幸心理,致使无形资产高达几十亿元的三鹿猝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