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宋江”式管理的得与失(3)
2010-04-20 11:53
老牛说得对:宁可为真话负罪,绝不为假话开脱。诚实是上策,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95%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在处理危机时说谎比危机本身更令人气愤,如
老牛说得对:“宁可为真话负罪,绝不为假话开脱。”诚实是上策,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95%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在处理危机时说谎比危机本身更令人气愤,如果企业提供真实的信息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消费者反而更尊敬它。所以营销中有一个“坦诚法则”:承认消极的,消费者会还你一个积极的。当一个企业向消费者承认自己的缺陷时,消费者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打开心扉,给予企业积极的响应。反之,当事者自作聪明的公关表现只会令人生厌。老牛可能会感慨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落井下石”而不念及蒙牛的贡献,事实上,他更应该反思,他真的说到做到、没有“忽悠”消费者吗?
显然不是。2009年2月爆出的特仑苏OMP事件,就表明蒙牛一直没有学会坦诚。之前方舟子撰文认为OMP(牛奶造骨蛋白)即IGF-1(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过量服用可致癌,广东奶协也早在2007年向上级反映过这一问题。然而,蒙牛动用多种手段压制、封锁、删除网站上的有关文章,直至2009年2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出公函禁止蒙牛在牛奶中添加OMP,蒙牛才于2月1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OMP即日本的MBP(牛奶碱性蛋白),与IGF-1并不是同一种东西,特仑苏产品中的IGF-1含量跟普遍牛奶一样多,对消费者不存在损害。既然如此,蒙牛为什么不早点站出来澄清呢?
原来蒙牛一直鼓吹OMP是“自主研发”的,谎言一旦出笼,就要编织更多的谎言,结果即使蒙牛迫于形势说出了“真相”,却仍然难以补上漏洞。一时间流言四起,不仅特仑苏品牌受到打击,牛根生也受到进一步质疑,尽管在此次事件中老牛学精了,根本没有露面,而是由总裁杨文俊出头,可牛根生作为蒙牛的标志性人物,仍然逃不脱人们的拷问。老牛当初决定对OMP进行虚假宣传时,何尝不是怀有侥幸心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侥幸弃诚信,这才是长久制胜之道。
在三聚氰胺事发初期,老牛信誓旦旦:“我们宁可轰轰烈烈地死掉,也不能猥猥琐琐地活着。如果因为负大责任而死掉,死而无憾!至少,负责任死了比不负责任死了光荣得多。这就是我们的‘终极思考’……最后,我在这里郑重宣布:如果这件事情处理得不好,我这个董事长将引咎辞职。”老牛这次把自己也给套进去了,决心不可谓不大,却不见辞职之举,以至有人说牛根生已成为“蒙牛的三聚氰胺”。也许是认识到自己的出现对蒙牛不利,老牛销声匿迹了大半年,直到2009年7月7日与宁高宁共同宣布中粮集团入股蒙牛,才乐呵呵地重新出现在公众面前。此时人们关注的重点已经不在牛根生身上了。
蒙牛开始了新的旅程,从民营企业变身为一家“准国有企业”。至此,老牛,也该向蒙牛说再见了!
事实上,老牛个人仍然未能摆脱道德困境。人们可以忘记一个企业犯的错误,如肯德基“苏丹红事件”、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随着时间流逝都已被人遗忘,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乳业的影响也会渐渐无人提起,但人们却不会轻易原谅一个具体的人对自己的欺骗,有些恨甚至会记一辈子。老牛成为三聚氰胺事件中比田文华更令人注目的人物,因此,老牛退出蒙牛对蒙牛的发展有好处,也是对他人格的“终极”考验—那个“裸捐”的承诺,会不会是一个最大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