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在论语里有很多关于如何说话,如何来听的论述,说与听是沟通的两大主要工具,如果这两个方面做好了,就能有效的提升沟通的效率。那如何来说如何来听呢?说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听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武则天说:“嘴巴好比一道管卡,舌头好比射箭的弩机。一句不妥当的话说出去,即使使用四匹马拉一辆车那么快的速度也不可能追回来”。嘴巴和舌头犹如一把双刃剑,一句话说的不恰当,就会反过来伤害自己,因为话是你说出去的,具体别人怎么想、怎么去说不是我们控制的,带来的影响也不是我们所控制。像苏东坡、刘墉这样的名士都吃过大亏。三国里的杨修他的心地是善良的,初心是好的,就是因为他管不住自己那张嘴才招来的杀身之祸。
孔子说的沟通哲学: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说:“一个君子对自己的言过其行要感到耻辱。”我们在沟通的时候,不能通过自己的吹嘘和耍嘴皮子去站上风,一个老是在说话中站上风的人是没有朋友的,也很难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因为你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在这一点孔子给出了一个结论:智者善听,愚者善说。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说:“一个君子你看他表面说话好像很迟缓很笨拙,不会说话,但是做起事情来却很敏捷。”这句话用现在的话来说,一个人要先了解对方,让对方说,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很多事情做起来就会很快。
话不能太多,凡事最好理说三分。你若有理,聪明人一点就通,你讲三分就够了。对于钻牛角的人,你怎么说他都听不进去,不如假以时日慢慢的跟他沟通。对于蛮不讲理的你就是讲到十二分也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对于这种人还不如说三分点一下他,他能听就听不听就算了,就像两夫妻吵架吵得很凶的时候,谁有道理谁没有道理已经失去意义了。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说:该提醒别人的时候,你话没说到,这是失人;不应该说的时候你说了,这时失言。一个智者既不会失人也不会失言。孔子的这句话是很有艺术的。该说的时候就说,不该说的时候不说。如果我们知道前面是悬崖,而不告诉别人看着别人从悬崖上掉下去,这是害人。我们对他人明知道他这样下去会出大问题,而不去提醒他,让他知道了我们就会失去这个朋友。不该说的时候说了就是失言,你的同事正在犯一个严重的错误,如果你当着大家的面去指责他的错误,这是失言。因为你说话的场地不对,你应该私下里给他说而不是当众给他说。作为一名沟通高手我们既不能失人,也不能失言。
孔子听的沟通哲学: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孔子说:从路边(他人)听来的话,不问其真实性,就到处传播,这样的人是不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