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时度势,争取时机(2)
2010-05-05 09:20
裴行俭暗地里已经设下埋伏,等阿史那都支等人进入营帐,立下号令,伏兵四起,把阿史那都支的500余人悉数拘禁起来。 裴行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兵
裴行俭暗地里已经设下埋伏,等阿史那都支等人进入营帐,立下号令,伏兵四起,把阿史那都支的500余人悉数拘禁起来。
裴行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兵不血刃就擒获了西突厥的酋长,圆满完成了此行的计划。随后派人护送波斯王子返回波斯,留人防护安西都护府,修筑城池,巩固边防。完善后事,裴行俭押解俘虏凯旋返回唐朝。
唐高宗为此曾经称赞他说:“卿提孤军,深入万里,兵不血刃,擒夷叛党,真可谓文武兼备了。”
裴行俭的成功是对于时机的运用和把握,同样,在商场上类似的例子也不少:
“古青记”是中国一家老字号的经营猪鬃的企业,它的发家史,就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在创办人古耕虞先生的时代,中国民族工业正是举步维艰的时候。“古青记”面对当时的形势,果断地向外国吸引资金。他们以自己的“虎牌鬃”为产品和美国猪鬃大王孔公司合作,获得100万美元的循环信用贷款,为“古青记”注入了一笔雄厚的资金。
在与孔公司的合作中,发生了商业利润倾轧,古先生见势不妙,先发制人,与另一家美国公司联合,成立了一个新的海洋公司。这便摆脱了孔公司的阴影,并获得了比孔公司更低的信用贷款,“古青记”的生意一度大好。可是孔公司并不善罢甘休,谋划几家香港公司压低猪鬃售价,欲使“古青记”抛售猪鬃。古先生更不是省油的灯,他一方面看准美国市场对猪鬃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联合自己周围的香港同仁,趁机囤货居奇。果然,相持一段时间,美国市场严重缺货,商人们放弃僵持,反以高出原价50%的价格抢购猪鬃,“古青记”此时大力抛售,一举肥了腰包。
古先生的成功全在他能审时度势,争取时机,因而成了赢家,这种对时机的运用靠的就是商人敏锐的直觉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