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太阳无时不普照粤人社会——粤商

2010-05-22 17:09
来源:一元一 作者:康贻祥
自西汉时广州就已成为南部中国珠玑、犀角、果品、布匹的集散之地,宋时的广州已是“万国衣冠、络绎不绝”的著名对外贸易港了。明代时,广东设了“十三行”。到清代,这里更是

 
自西汉时广州就已成为南部中国珠玑、犀角、果品、布匹的集散之地,宋时的广州已是“万国衣冠、络绎不绝”的著名对外贸易港了。明代时,广东设了“十三行”。到清代,这里更是中国惟一的对外通商之地。
 
因为这样的商业传统习气,广东的农民自能出海与海外人进行交易之时起,就没有中断过商业活动。从这个角度看,现在的广东人个个都是商人的后代。
 
广东人非常善于汲取新的思想文化。粤商出海远航,与南洋各地来往密切,因此,广东籍华侨在南洋很多。同时广东地处南大门、粤商极易受外宋文化的影响。在古代,广东地区受东南亚文化影响非常深,到了近代,西方文化在广东也广为传播。近代史上频繁的海外贸易、华侨出入使西方大量先进的经营方式、生活方式、建筑制造、工艺美术率先传入广东,使广东人在封建社会的迷雾之中仍能看到西方文化的闪耀,没有完全封闭,这使广东成为近代西方民主革命思想摇篮。清道光十年,英国议会对曾在中国做过商业贸易的英国商人进行了一次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绝大多数在广州进行贸易的人都一致声称,在广州经商几乎比世界其他一切地方都更方便,更好做。”海外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太阳无时不普照粤人社会。”
 
粤商在近、现代步入辉煌时期。在近代,由于外国经济势力的侵入以及中国缓慢地迈开近现代步伐,晋商、徽商等因为固守传统而日渐式微,而粤商却伴随着近代广东商品流通的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崛起,发迹于东南亚和香港、潮汕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广东商人虽然曾一度沉寂,但经过战后若干年的苦斗,终于在上一世纪70年代后崛起于中国南部、香港及东南亚。
 
近代粤商发扬了古代广东商人的冒险开拓、独立进取的商业精神,而在参与国际商业贸易的过程中,又具有了某种开放的心态。在近代广东商人身上,我们看到传统文化与近代商业文化的某种有效的结合与融合。而正是这种文化的发展与融合,也许才是粤商继晋商、徽商衰落之后仍能发展,并进一步成长的原因。
 
市场经济的最有魅力之处在于“市潮,商人的市场嗅觉是否敏锐,是否能及时地捕捉市场信息,是否能洞察市场需求变化,并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思想和产品状况,决定了这个商人能否在市场上站住脚。
 
市场如战场,战场中双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市场竞争对手也是白刃相争,“战况”瞬息万变。谁早变,谁就占有优势,掌握主动权。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