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王熙凤的管理才能(2)

2010-06-09 09:13
来源:中人网 作者:宁静
严格的管理风格。这就是说到做到,绝不循情,不和稀泥,不搞下不为例,一概依法处治。一个迎送亲客上人未到,而且据那人自己说小的天天都来的早,
 
严格的管理风格。这就是说到做到,绝不循情,不和稀泥,不搞下不为例,一概依法处治。一个迎送亲客上人未到,而且据那人自己说"小的天天都来的早,只有今儿,醒了觉得早些,因又睡迷了,来迟了一步。"你看他怎么处置:"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了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并且继而放开了说:"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众人这才知道凤姐利害,于是"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
 
以身做则的精神。要求别人做到的,她自己先做到。她要求下人卯时到岗,她也是每日不到卯时(相当于现在的五、六点之间)就到了。那怕是再困再累,再有什么事纠缠,也是如此。有一天同她丈夫出差的昭儿回来了,白天没顾上说话,直到很晚才赶回来询问,还要打点再带去的东西,结果"赶乱完了,天已四更将尽,总睡下又走了困,不觉天明鸡唱,忙梳洗过宁府中来。"而且每次来到宁府,"独在抱厦内起坐,不与众妯娌合群,便有堂客来往,也不迎会",专心专意地做她的管理工作。
 
这样的管理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呢?首先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比如听说要请王熙凤管理宁府时,就有人说道:"论理,我们里面也须得他来整治整治,都忒不像。"这说明管理混乱使少数人得益,而大多数人是吃亏的,是不欢迎的,所以都希望整治整治。第二,自从那次分工以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即"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顾接客。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
 
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光彩照人的才女子呢?其实是有她的寄托的。她是用这一形象,来比照当时的社会现实的。当时的社会就是男权中心的社会,而这个男权中心的社会又怎么样呢?污浊不堪,问题成堆,在他看来已是病入膏肓,积重难返了。一句话,男人并没有把这个社会治理好。再看看王熙凤,看看她协理宁国府那两下子,看看她的风格、才干和精神,和治理的效果,那么要说明的问题不就很清楚了吗?那就是男人不如女人。当然这里不是简单的男人、女人的概念。男人代表的就是当时的社会,因为当时就是以男人为中心的社会,而女人则就是一种理想。她就是用这一理想形象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管理、政治现实的不满,来批判当时的社会的。而且这一形象越是光辉,批判的力度就越大。所以说他是倾注了全力,倾注了感情来塑造这一形象的。回末有两句诗说的很清楚:"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即那些头戴官帽,身穿蟒袍的将相高官何止千万,可是又有谁能来把国家治理好呢?而这里一个女流辈竟然把一家子事料理的妥妥贴贴、齐齐整整,相比之下何其鲜明?封建社会:"天下国家,本同一理",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能齐家者就有治国,而不能治国者是连家也齐不了的,男人们是"诚不如彼裙钗"了。
 
当然,作者也通过王熙凤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的管理思想,这就是那种以责任制为中心的管理思想,那种不循情面严格热执法的精神,那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作风。所以王熙凤的形象,除了上述批判性而外,还有一定的理想性、示范性。而且我们看他这种管理思想还是很先进的、超前的。现在对《红楼梦》的研究是起来越深,有人认为曹雪芹具有一定的民主思想,哪么这种超前的管理思想是不是也是他民主思想的一部分?
 
因为现在的管理还不尽如人意,所以每读《红楼》,不得不叫人生出些感慨,不得不使人对王熙凤的管理才能一再地佩服。倒是什么时候不叫人佩服了,觉得她那点管理也稀松平常了,可能社会的管理就进入科学的轨道了。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