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以佛家感悟人世为核心,但又融合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精华,其实质就是一种对人生的哲学感悟。应该说,东方哲学的成就不亚于西方哲学,中国的禅文化在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企业得到了非常高超的应用,比如日本许多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定期到寺院进行打禅修行,“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传奇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朋友,就是一位僧人。为什么要去参禅论道?做企业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其实,做企业就是做人,做人的道理就是做企业的道理,企业管理者由于处在一个纷杂错乱的现实社会,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参禅可以让他们摆脱日常的琐事和烦恼,沉寂下来,认真思索企业和人生的真谛。人生就好比一杯浑浊的水,当它高速转动时,我们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只有它沉寂下来,才能够澄清。做企业也是这样,需要管理者用禅者的智慧去洞察企业的生存,用哲学的方法去思考企业的发展,这就是企业哲学。
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要有禅者的智慧和感悟,认真思索企业为什么要生存,为什么要发展,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企业如何看待利润等问题,如果无法理清这些问题,企业的发展就缺乏方向和持续动力,这就好像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既没有导航器,又缺乏动力的轮船一样,是非常危险的。那如何才能找到答案呢?也许从对“禅”的参悟中能找到解决方法。
现在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在提炼哲学,都希望能够参悟企业生存与发展之道以指导企业的持续、协调发展,笔者作为中国第一个企业哲学咨询项目《白鹤电力企业哲学宣言》的负责人,深刻体会到,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它的过程与参禅的三个阶段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参禅的三个阶段是指一个人在学习禅宗的时候,经历的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这个过程对我们的企业发展、个人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咨询经历,向大家介绍企业文化建设三个阶段的问题和重点。
第一个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刚刚学习或导入一种文化理念,往往产生一种看似简单的感觉,然后是“照猫画虎”,但只是“形似”而非“神似”。这是企业的必经阶段,企业的文化建设不可能一下子就变得很卓越,必须经历一个由混乱到有序的阶段。这个阶段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宣传与贯彻,结合公司的实际进行学习与研讨,领导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要流于形式。
笔者在进行企业文化咨询时,刚开始进行企业文化诊断时,往往有不少人对企业文化是一种片面理解,一种是知道一些,但是感觉自己什么都知道;一种是不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但对企业文化产生强烈的质疑,究竟这个东西有没有用;只有极少数的人对企业文化有一定的正确的认识,但往往是太着急,不知道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这个阶段,是典型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阶段,主要是因为孤立的、静态的、片面的看待企业文化,而没有把企业文化作为一个系统、动态的工程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