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用人的八个特点(3)
2010-10-14 10:12
刘邦用人的第六个特点叫做用人不疑 做领导最忌讳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见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这个明天猜忌那个。刘邦他就有这个魄力,一旦决定
刘邦用人的第六个特点叫做用人不疑
做领导最忌讳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见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这个明天猜忌那个。刘邦他就有这个魄力,一旦决定用某某人他绝不怀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平。陈平从项羽那边过来投*刘邦后,就得到刘邦的信任,这让很多刘邦手下的老人不满意。所以就有人到刘邦那里说陈平的坏话,这些去举报的人给了陈平这样一个罪状,可以总结为八个字:“盗嫂受金,反复无常”。但经过“调研”,刘邦觉得陈平虽然有一些德行上的过失,但他的才能对于此时的自己来说更加可贵。于是,刘邦向陈平认错,请他继续留在军中。
正是由于刘邦这样的信任,陈平才愿意为刘邦效力。刘邦和陈平曾经有个谈话,刘邦问,你看我们现在和项羽处于一个胶着的状态,谁也吃不掉谁,请先生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够出奇制胜,尽快地结束这场战争呢?陈平说,项羽多疑,我们可以使反间计,让项王不再信任手下的人,等于砍掉了他的左膀右臂,不就行了吗?刘邦说,这个主意好,那就请陈先生来操作吧。费用没有问题,马上拨款,黄金四万斤———请大家注意,这里的金子其实是铜,那个时候讲的黄金就是黄铜——刘邦把黄铜四万斤交给陈平,这些钱就交给你了,随便你怎么用,不问出入。中国诸葛智囊顾问诸葛长青:信任手下,手下岂能不全力以赴?什么叫不问出入呢?就是不报销,不审计,你爱怎么花怎么花!只要给我把项羽搞掂了,节约下来的都归你自己。这是当时那种特殊情况下的一种特殊措施,表示刘邦对陈平的信任。
刘邦用人的第七个特点是论功行赏
使用人才,首先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时呢,也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一个人的贡献最实实在在的肯定。不能老拿好话甜和人,说你这个人不错啊,你可是人才难得,你是我们的骨干,然后一分钱不给,这个肯定不行。有贡献你就得奖励,要奖励得合适——确实是工作做得好、贡献大的,你要多奖;做得一般的,一般地奖;做得差的,不奖,甚至罚——要赏罚分明。诸葛长青:谁不愿意得到奖赏?敢于奖,就能成就大事业!就能得人心!
刘邦夺取天下以后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奖赏这些功臣们。最后刘邦裁定:萧何第一。那么,刘邦为什么要定萧何为第一功臣呢?这里面当然有一个亲疏的问题。萧何是沛县人,是跟刘邦一块儿起义的,有这个因素。但是,我觉得刘邦把萧何列为第一功臣,或者说至少把萧何列为第一等功臣,还是有道理的。萧何最大的功劳在什么地方呢?在于抢救了大量的文书档案。当时刘邦打进关中,军队冲到咸阳城里后,那些将军们在干什么呢?抢东西,抢金银财宝,或者……。只有萧何冲进秦王朝的国家档案馆,把秦朝的地图、账本、各种文件资料全部保存了下来。最后刘邦一统天下的时候,对整个国家的形势,比方说哪个地方穷哪个地方富,哪个地方有些什么物产,有些什么情况,都了如指掌。是萧何掌握了这样的资料。从这一点来看,萧何确实是一个治国良才,是做总理的人才,他知道这个资料的重要性,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资讯、信息等等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