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学
《神农本草经集注》另一位对中国医药发展有贡献的医家是陶弘景,是南朝齐、梁间的著名药物学家,他校订《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共记录730种药物,除了增加对每种药物的说明外,还将药物分做玉石、草本、虫兽、米食、果、菜及有名未用七大类,成为后期中医药分类的标准。这本书是直至公元7世纪中期的主要医药文献。陶弘景亦将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改篇,撰成《肘后百一方》。
当时的炼丹方士及医师都是将手写的医学记录互相传阅,更有人雕刻在寺庙的石壁上以方便参考。例如在河南省洛阳附近的龙门佛窟里,发现了一批公元6世纪未期的医学文献,在佛窟墙壁上发现约100篇医方,其中一篇是记载先前提到的葛洪以常山治疗疟疾的方法。
其他重要医学文献
其他此期的重要医学文献有雷敩的《雷公炮灸论》,是第一本药物炮制学专着。书中主要描述植物类药,系统地总结药物炮制方法,如炮法、蒸法、煮法等,一直到现今仍然受到高度重视。另外公元479 ——502年间,南齐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外科专书。广泛记载了公元5世纪的各种外伤疗法及皮肤病如疮、疖、疽等疗法。其中的一个经典是提及用水银药膏治疗皮肤病。
(责任编辑: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