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入门 > 国学常识 >

濑乡留耳孙,阙里传鼻祖——古文中“耳孙”的由来

2009-04-26 16:1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我国古籍记载中的亲属关系称谓众多,其中耳孙一次由何而来,在《汉书》等古籍中有确切的记载。

九族表

当我们阅读古文时,偶尔会看到“耳孙”这一名词。如金朝元好问《济南庙中古桧同叔能赋》:“濑乡留耳孙,阙里传鼻祖。”又明朝唐寅《世寿堂》诗:“鸡窠小儿是鼻祖,鸠枝老子为耳孙。”还有《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远孙曰耳孙。”我们叫老祖先为鼻祖,那么为什么古人称远孙为“耳孙”呢?

谈到“耳孙”,我们先了解直系亲属的关系与称谓。在《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记载∶“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意思是说,什么是九族?就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这是指以自己为本位,上推四代与下推四代的九代直系亲属关系。

此外中国古籍中,曾孙之后的子孙都有特定的称谓。如《尔雅·释亲》上载∶“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kūn )孙,晜(同昆)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对于这些特定称谓,在宋朝朱熹撰《仪礼经传通解·卷五》上也有解释∶“子之子为孙(孙犹后也。疏曰:言继后嗣也,《广雅》云:孙,顺也。许慎云:从子,从系,系续也,言顺续先祖之后也。)孙之子为曾孙(曾,犹重也)曾孙之子为玄孙(玄者,言亲属微昧也。)玄孙之子为来孙(言有往来之亲)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后也,《汲冢竹书》曰:不窋(zhú)之晜孙。疏曰:《释言》文。《束皙传》曰:太康元年,汲郡民盗发魏安厘王蒙,得竹书,漆字科斗之文。不窋,后稷之子也。)晜孙之子为仍孙(仍,亦重也)仍孙之子为云孙(言轻远如浮云)。”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