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入门 > 国学常识 >

什么是大战三百“回合”?

2009-04-29 09:3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在小说中经常用“大战三百回合”来说明战斗的激烈性,其实在古代,“回”、“合”等这几个子都有其特殊的含义,最终而结合在一起的。

古代小说,说两人交战,常云“大战三百回合“。然则何谓“回合”?此词实源于古代车战。

古代社会,无论东西方,都存在一个以车战为主要战争形式的时期,在中国是商朝至西汉初期。春秋尤以车战为主,如《左传•隐公四年》有:“秋,诸侯复伐郑……诸侯之师败郑徒兵。”沈钦韩《春秋左传补注》云:仅败其徒兵,足见郑虽败,未受大创。如果车战败了,那就是大败了。又如《左传•隐公元年》:“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即只言车数,而不言人数。依上可见,车战之重要。

按《司马法》所说:车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步卒就是前面所说到的“徒兵”。所谓的甲士三人,就是战车上左面的“射”,用弓箭,作远程攻击;中间的“御”,战车是一车四马,中间两匹为服,左右两边的称“骖”,或“騑”,御就是驾驶员;右面的“车右”,执戈盾,作近战防御,备制非常。

甲士三人中,“射”“御”都是经过贵族教育的,周朝时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都是贵族的课程;而“车右”更是选孔武有力、忠诚果敢的勇士担任,如《左传•宣公二年》:“秋七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提弥明死之。”里面的“其右”就是指“车右”,《公羊传》于此处则说:“赵盾之车右提弥明者,国之力士也。”这也再次说明战车为什么重要。因为这“甲士三人”都是贵族精英和无敌勇士。而战车后面的徒兵,不过是一班农夫或奴隶罢了。

甲士三人的位置一般是固定的,但有特殊情况,那就是君主、主将坐在车上的时候。当此时,主将居中,御者居左,车右位置不变。由于主将在该车上,所以车右更是勇士中的勇士;而御者是偏在一侧驾马的,更得技术超群。所以《左传》中介绍战争时,几乎都要说明主将的御者和车右,如《左传•桓公三年》:“三年春,曲沃武公伐翼,次于泾庭。韩万御戎,梁弘为右。”《左传•闵公元年》:“晋侯作二军,公将上军,大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左传•闵公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穆公……渠孔御戎,子伯为右,黄夷前驱,孔婴齐殿。及狄人战于荧泽。大子帅师…….狐突御戎,先友为右;梁余子养御罕夷,先丹木为右。羊舌大夫为尉。”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