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入门 > 国学常识 >

什么是大战三百“回合”?(2)

2009-04-29 09:3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车战开始时,战车驶向对方,两方开始交战:先是远程,射者对攻;战车靠近后,车右用戈矛交战;然后战车擦身而过,驶向远方,再是弓箭对射。这个过

车战开始时,战车驶向对方,两方开始交战:先是远程,射者对攻;战车靠近后,车右用戈矛交战;然后战车擦身而过,驶向远方,再是弓箭对射。这个过程成为“合”。合就是交、交战的意思,如《左传•成公二年》的“鞌之战”中,御者解张说:“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吾折以御,左轮殷红。”车右郑丘缓也说:“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现在日本说交战,还是用“合战”,最著名的“源平合战”,大家都听说过。

战车驶远之后,各自必须再兜过头来,准备第二次对攻。这个战车掉头的过程,就是“回”。然后两车再驶近而“合”。一个“回”,必有一个“合”。战争就这样不停的“回”“合”“回”“合”的继续下去。直到有一方败北,在“合”之后,不再“回”,直接驾车而逃。

因为逃跑的一方是“合”完逃跑的,所以不用减速,直接冲出战场,因而有一定的速度优势;而胜利的一方,在“合”完之后,必须要减速再来一个“回”,才能发现对方的逃跑,从而再加速追逐,这就存在一个距离劣势和一个速度劣势,一般很难追上。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出现“鞌之战”中“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的情况。也因为这个原因,古代车战很难活捉对方的主将。当然也有例外,或出现偶发情况,比如《左传•桓公三年》载,晋国武公跟翼侯作战,翼侯逃跑,结果“骖絓乃止”,就是逃跑途中,御者不注意,驾车的四匹马中靠边上的马被树枝挂住了,没跑掉,被活捉了。由此也可见,在车战中,御者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的原因还有一个:古代车轨是统一的,《左传•隐公元年》说:“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用“同轨”来代称天下,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在车战时,战车必须循着前一次的车辙而行,否则就会发生战车对撞、或者“回”的时候“合”不到一块儿的情况。当逃跑的时候,就不用再循着前一次的车辙印了,故而《左传•庄公十年》“齐晋长勺之战”的时候,曹刿“下视其辙”,根据“视其辙乱”,就能判断出齐师战败了。

西汉武帝以后,由于作战的对象由中原内部变为北方匈奴,作战的决定力量也由车战而变为骑战,“回”“合”的壮烈情况渐渐不再出现。但“回合”一次来说明作战中的一次交锋,却一直流传至今。

(责任编辑:晴天娃娃)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