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入门 > 国学常识 >

古代科考趣事(2)

2009-09-24 09:56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最老的考生 明代以前,世人对久困场屋者多表示同情,且老而不第者亦自感辛酸,至清代,世人对这些坚守科场的老者则表示赞赏,这些老人家自己也以

最老的考生

明代以前,世人对久困场屋者多表示同情,且老而不第者亦自感辛酸,至清代,世人对这些坚守科场的老者则表示赞赏,这些老人家自己也以“奋志科名”而得意。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己卯科广东乡试,佛山有一位102岁的老生员黄章应试,入场时,大书“百岁观场”四字于灯,令其曾孙为之先导,自言:“吾今科且未中,来科百五岁亦未中,至百八岁始当获隽,尚有许多事业,出为国家效力耳。”

黄章,祖籍顺德,十四岁时入籍新宁(台山)开始读书。黄章从二十岁起就参加三年一次的考试,到六十岁才考取禀生(由县学宫按月发给学米的秀才),八十三岁时考取贡生(由朝廷发给生活费,入国子监或省贡院读书的生员)。

黄章到底还是落榜了。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省长)很嘉许黄老先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召见了他,并赠给他钱和布匹作为奖励。

人们真不知对这位百岁老人的痴心应该钦佩还是可怜,是感到欣慰还是痛心。像这样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应试者在不乏其人。

蒲松龄就是一位一生与科举制打交道,屡屡落弟的失意人。蒲松龄多次参加考试,对科场积弊有了透彻了解,在他眼内科举是对士子腐蚀、毒害,他在《聊斋志异》中以辛辣的笔法将科举批判,他笔下的考官都是不学无术、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人物,风头火势上,他顺便还批判了科举制度下那些热衷于功名的儒生,真是怨气冲天。

惟一的女状元

清末,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吸引更多有文化的妇女参加政权管理,专门开设了女性参加的科考,试题为“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天京女子傅善祥,在答卷中列举了古往今来贤女之功,深刻批驳了孔子歧视妇女的错误主张。她斥责千古圣人的勇气颇得洪秀全的赏识,洪秀全亲自选定她为状元,并选派她到东王府担任女簿书。科举诞生了最早也是惟一的女状元,只怕太平天国政权的状元让人不太信服就是了。

最后的科举

统治者为使“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又不惜代价精心保养和维护着科举这部精细繁复的人才筛选机器。到了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中国科举史最后一次考试终于在喧嚣中落幕。随着清末近代学校教育的兴起,全面推行新学制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制度。

(责任编辑:立本)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