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入门 > 蒙学经典 >

呻吟语:伦理(上)(3)

2009-10-30 15:18
来源:网络 作者:吕坤
阳称其善以悦彼之心,阴养其恶以快已之意,此友道之大戮也。青天白日之下有此魑魅魍魉之俗,可哀也已也! 古称君门远于万里,谓情隔也。岂惟君门

阳称其善以悦彼之心,阴养其恶以快已之意,此友道之大戮也。青天白日之下有此魑魅魍魉之俗,可哀也已也!

古称君门远于万里,谓情隔也。岂惟君门?父子殊心,一堂远于万里;兄弟离情;一门远于万里;夫妻反自。一榻远于万里。苟情联志通,则万里之外犹同堂共门而比肩一榻也。以此推之,同时不相知,而神交于千百世之上下亦然。是知离合在心期,不专在躬逢。躬逢而心期,则天下至遇也:君臣之尧舜,父子之文周,师弟之孔颜。

隔之一字,人情之大患。故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上下之交,务去隔、此字不去而不怨叛者未之有也。

仁者之家,父子愉愉如也;夫妇雍雍如也,兄弟伯伯如也,童仆訢訢如也,一家之气象融融如也。义者之家,父子凛凛如也。夫妇嗃嗃如也,兄弟翼翼如也,童仆肃肃如也,一家之气象栗栗如也。仁者以恩胜其流也,知和而和;义者以严胜其流也,疏而寡恩。故圣人之居家也,仁以主之,义以辅之;洽其太和之情,但不溃其防斯已矣。其井井然,严城深堑,则男女之辨也,虽圣人不敢与家人相忘。

父在居母丧,母在居父丧,以从生者之命为重。故孝子不以死者优生者,不以小节伤大体,不泥经而废权,不徇名而害实,不全我而伤亲;所贵乎孝子者,心亲之心而已。

天下不可一日无君,故夷、齐非汤武,明臣道也。此天下之大妨也。不然,则乱臣贼子接踵矣,而难为君。天下不可一日无民,故孔、孟是汤武,明君道也。此天下之大惧也。不然,则暴君乱主接踵矣,而难为民。

爵禄思宠,圣人未尝不以为荣。圣人非以此为加损也。朝廷重之以示劝,而我轻之以示高,是与君忤也,是穷君鼓舞天下之权也。故圣人虽不以爵禄恩宠为荣,而未尝不荣之,以重帝王之权,以示天下帝王之权之可重,此臣道也。

人子和气、愉色、婉容,发得深时,养得定时,任父母冷面寒铁,雷霞震怒,只是这一腔温意、一面春风,则自无不回之天,自无屡变之天,谗谮何由入?嫌隙何由作?其次莫如敬慎。夔夔斋栗,敬滇之至也。故瞽瞍亦允若温和。示人以可爱,消融父母之恶怒;敬慎示人以可矜,激发父母之悲怜,所谓积诚意以感动之者。养和,至敬之谓也。盖格亲之功,惟和为妙、为深、为速、为难,非至性纯孝者不能。敬慎犹可勉强耳。而今人子以凉薄之色、惰慢之身、骄蹇之性,及犯父母之怒,既不肯挽回,又倨傲以甚之,此其人在孝弟之外,故不足论。即有平日温愉之子,当父母不悦而亦愠见,或生疑而迁怒者,或无意迁怒而不避嫌者,或不善避嫌,愈避而愈冒嫌者,积隙成衅,遂致不祥,岂父母之不慈?此孤臣孽子之法戒,坚志、熟仁之妙道也。

孝子之事亲也,上焉者先意,其次承志,其次共命。共命则亲有未言之志不得承也,承志则亲有未萌之意不得将也,至于先意而悦亲之道至矣。或曰:“安得许多心思能推至此乎?”

曰:“事亲者,以悦亲为事者也。以悦亲为事,则孳孳皇皇无以尚之者,只是这个念头,亲有多少意志,终日体认不得。”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安得不受祸?故见疏者妒,妒其形已也。见悦者亦妒,妒其妒已也。”“然则奈何?”曰:“居宠则思分而推之以均众,居尊则思和而下之以相忘,人何妒之有?缘分以安心,缘遇以安命,反已而不尤人,何妒人之有?此入宫入朝者之所当知也。”

(责任编辑:心体)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