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入门 > 说文解字 >

【民】“民”为什么叫“民”?

2009-05-06 09:4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古代的奴隶主为了强迫奴隶劳动,防止他们造反,往往采取极其残酷的镇压手段:或给他们戴上沉重的脚镣手铐,或用绳索套着他们的脖子,或砍(或锯)去他们的一只脚,或用锥子刺瞎

古代的奴隶主为了强迫奴隶劳动,防止他们造反,往往采取极其残酷的镇压手段:或给他们戴上沉重的脚镣手铐,或用绳索套着他们的脖子,或砍(或锯)去他们的一只脚,或用锥子刺瞎他们的眼睛。甲骨文、金文的“民”字,正像以锥刺眼之形,其本义原指奴隶;引申为指被统治者,其中包括奴隶和平民;后来也泛指普通的群众、老百姓。

如:

(1)人;人类。

(2)民: 甲骨文中虽无民字,书经盘庚篇则有畜民万民名词。据郭沫若著《奴隶制时代》一书指出:民字应是“横目的象形字,横目带刺,盖盲其一目以为奴征”,即民为奴隶,也说不通。畜字有好义,畜民即好民,好民就不是奴隶。若以盲一目的人,就是奴隶,谁其信之,纵信,数量极少,怎能是社会生产力量。“民”,据书经盘庚篇,他们是自由民不是奴隶。盘庚帝想迁都于今河南安阳县,他们先作动员报告,打通思想说“古我先后罔不惟民之承。”“视民利用迁。”“朕(我)及笃敬(大臣),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对于民众谆谆劝导,没有强迫命令,这些民众,必是普通农民,不是奴隶,若是奴隶,可以强迫命令口气,没有这样温和。他又何须费神去加以说服后,才开始迁徙呢”。

说文民部“民”,萌也。象草芽之形。古代没有教养文化的人为民,转音加亡为氓。左傍亡为无字,当无地之民解。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民不仅为家内劳动,且去当兵,即负劳役地租的农奴,不是奴隶.

(3)百姓。古代指有别于君主、群臣百官和士大夫以上各阶层的庶民(多与“君”、“臣”、“人”相对)。现代指有别于军人和政府工作人员的人民群众。

(4)指世代定居本地的人。

(5)特指汉族人。

(6)古代指士兵。

(7)民间的。

(8)姓。

(编辑:晴天娃娃)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