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语录 >

千古绝唱古代名人名言经典词句经典诗歌(2)

2009-08-08 10:20
来源:人生智慧 作者:佚名
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卜居)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孙子兵法·九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内篇下)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战国策·秦策)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战国策·赵策)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燕策)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国策·齐策)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策)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越春秋)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汉·辛延年·羽林郎)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