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艺术强调诗化的语言,在于强调教育语言之美及其寓意。
外在,是朦胧的;内在,却是坚实的,寓意是深刻的。
坚实宜真,朦胧寓美,寓意应善。
朦胧美,是显与隐、露与藏、明与晦的对立统一。
如宋人彭汝砺《舟中见庐山》中所说:“翠色苍茫杳霭间,舟人指点见庐山。浮云作意深遮护,未许行人次第看。”
云中看山,必有山在;雾中看花,必有花在;云中看月,必有月在;山中、花中、月中,必有寓意。
花不同,寄意也不同。梅之傲雪寄意无畏,菊之傲霜寄意坚韧。
月不同,圆月寄意团圆,半月寄意别思。
山不同,春山郁郁寄意兴旺,秋山萧瑟寄意艰冷。
从朦胧的山中、花中、月中使我们悟出人生与社会的哲理。
改革的时代,需要勇于革新的人;
伟大的时代,必然产生具有伟大创造力的人。
血管里流出的是血,水管里流出的是水,污水沟里流淌的只能是污水。
教育艺术工作者,应以自己的心血与真诚,反映现实中的美,改变现实中的丑。
我赞成这种思辨:
“天下无易境,天下多难境,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艰难困苦,以及悲伤忧患。而我要告诉年轻人,要勇于迎接风波,善于战胜困难,摆脱困境。
告诉那些弱者,应当振奋起来,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要善于化消极为积极。
用希望代替失望,用乐观代替悲观,用积极代替消极,用信心代替迟疑,用奋进代替僵滞。
一个人善于从泥泞中举拔出来,战胜艰难,方可取胜。
用友谊代替仇恨,用善良取代邪恶,用平静取代激愤。
(责任编辑:诗域微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