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语录 > 人伦感情 >

青春岁月:关于友情

2009-11-02 10:4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青春岁月:关于友情。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青春岁月:关于友情

1、嘤其呜矣,求其友声。

【出处】《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解读】鸟儿在嘤嘤地鸣叫,寻求同伴的应声。以鸟喻人,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首是民间宴请亲友的乐歌。旧说以为是周文王所作,或泛指天子之诗,都与诗意不大吻合。诗首章以鸟呼伴为喻,说明人不能没有亲友;次章说要以丰盛的酒肴,热诚地款待亲友;第三章说亲友间要真诚相待,往来之礼不可失。这首诗说的是亲友间正常的交往,表现了古代人民对待亲友的真挚感情,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出处】《周易•系辞上》第九章: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解读】同心协办、志同道合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出来的话就像兰花的味道一样令人心旷神怡。所以后人把朋友之间的交情称作“金兰之好”。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唐代孔颖说:“二人若同齐其心,其钎利能断截于金。金是坚刚之物,能断而截之,盛言利之甚也。此谓二人心行同也。”

3、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妾,损矣。”

【出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解读】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这是谈交友之道。孔子以三喻多,益、损之友自然不只各有三种。孔子这里突出强调,交友要看对方人品、人格怎么样。孔子绝非随意泛泛而谈,而是以他的人生阅历、人生智慧告诉弟子们,应该以什么样的人为朋友,为同道。“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篇)各走各的路好了。

4、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轿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出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解读】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有节度的快乐为快乐,以赞美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多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以骄奢放纵取乐为快乐,以尽情游荡为快乐,以贪图安逸为快乐,就有害了。

古人常以三喻多,孔子也是如此,择其要者而言之。益、损之乐不只各有三种,后学者自己可以类推。今之生活方式已与古代大不同,娱乐项目日新月异,声色犬马超过以往,益、损之乐当有新的内容,新的标准。不过,孔子讲的基本原则并不过时。

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出处】《论语•学而篇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读】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

现在这句话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这是谈交友之道、处世之法,谈一个人如何对朋友、对他人的问题。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一语道出了中华民族的好客与友善。这里“说”是通假字,就是现在的字“悦”,高兴的意思。

6、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出处】《论语•子路篇第十三》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解读】互相批评,和睦共处,可以叫做“士”了。朋友之间,互相批评;兄弟之间,和睦相处。

子路问,怎样才算一个士,孔子这里和回答子贡的,有所不同了。孔子拿四个字来形容,他说一个人“切切偲偲,怡怡如也。”总是对人笑咪咪,不是假笑,是内心愉快,这就是士。在朋友有困难时,伸出援手。此句中的“士”,大致近似于君子、读书人。孔子认为君子交友必定以道作为前提,所以既要相互批评,又态度和睦而不和人同利。为人处世,择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朋友好,你将会在朋友处获得人格的熏陶,道德的感召,学业的长进,自然受益无穷。

7、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出处】《庄子•杂篇•渔父三十一》: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子之所以者,人事也。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官治其职,人忧其事,乃无所陵。

【解读】声调相同,就会互相相应;气质接近,就会互相吸引,这是自然的法则。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句话原指天地万物之间相互感应,现在用来比喻志趣相投者会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的意思。以天为本,向上发展,以地为本,向下扎裉,这就是万物各依其类别相互聚合的自然法则。

8、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出处】屈原《九歌•少司命》第二章: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驾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解读】再悲伤莫过于活生生的别离,再快乐莫过于新相交的知己。

《少司命》是祭祀少司命神的歌舞辞。少司命是主管人间子嗣的神。这二句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一方面是因为两句诗分别概括了全然不同的生活经验,既准确明快,又经得起玩味。另一方面又因为二句合用在这里又极其贴切,相比相映,正好表达了少司命此时此地的情感特征。由于两句诗的工稳对仗与所表现的情事严丝合缝,因此显得犹如天造地设,一点没有斧凿的痕迹。我一直猜想,这两句诗可能对启发后人认识语言对偶之美起过巨大作用;却又怀疑后世有些文人未必全部了解这两句诗所提供的艺术经验,否则他们为什么要片面追求骈俪堆砌,而不在对景切事、表达真情实感上下工夫呢?

9、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出处】班固《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第三十二》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解读】钟子期去世之后,俞伯牙就再也没有弹奏古琴了。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俞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就把琴摔坏,和琴弦断绝关系,一生不再弹琴。这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俞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