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语录 > 先贤论道 >

《庄子》名言名句(二):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2)

2009-04-20 17:5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二十三、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译解】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取不完。 【解】物质可以无限分割。

二十三、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译解】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取不完。

【解】物质可以无限分割。

二十四、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

【译】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

【解】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二十五、狙公赋 ,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庄子。齐物论》

【译】:有个养猴子的老人,把橡子分给猴子,对它们说:“早上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好么?”猴子们听了都发怒了。老人又说:“那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们都高兴了。

【解】庄子用“名实未亏”的道理,来比喻未达道者不能忘怀是非。成语“朝三暮四”便出于此,比喻反复无常。

二十六、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译解】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

【解】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二十七、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译】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尽。

【解】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二十八、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骈拇》

【译】野鸭的腿虽短,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它就会痛苦;仙鹤的腿虽然长,如果给他截去一段,它就会悲伤。

【解】说明强以为之,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成语“鹤长凫短”、“断鹤续凫”都出自这里。

二十九、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译】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

【解】真朋友不言利。

三十、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译】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

【解】成语“白驹过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三十一、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庄子知北游》

【译】有个名获的市官问屠夫关于检查大猪肥瘦的方法,(屠夫说),就是越往下腿踩就越明白。

【解】大道无所不在,越从低微的地方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每下愈况”从宋代就有人误作“每况愈下”。章士钊在《甲寅》周刊上发表的《孤桐杂记》中,也同样用错,遭到鲁迅的奚落。现多作“每况愈下”,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三十二、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译】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解】“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早晨生出晚上就死的菌和夏天出生秋天就死的昆虫因为年寿短而难以经历和知晓更多的事物。

三十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译】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

【解】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

(责任编辑:一步之遥)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