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大转折时代。社会蕴含的矛盾与危机是李白这样敏感的诗人所能感受到的。说李白是积极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指他采用了浪漫主义的笔法对现实进行了婉转的批判。他的诗歌有相当的一部分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政治的黑暗,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痛苦。
庄子与李白
天宝元年(742),李白应召入宫廷。玄宗的荒淫昏聩,权臣的恣意妄为、诋毁打击最终导致了李白的被迫离京。李白通过这次短短的从政经历,更加深了他对唐王朝统治阶层的腐朽黑暗的认识。离开长安之后,他再次开始了漫游。但他这次漫游的心情与从政前的漫游心情是截然不同的,原来的踌躇满志变成了现在的悒郁愤懑。他的《古风》有许多是揭露、鞭挞当权者的荒淫无耻的生活的。如《古风》四六:“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古风》二四:“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古风》第三“秦皇扫六合”,第四三“周穆八荒意”,第四八“秦皇按宝剑”等篇都对当朝统治者的荒淫行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暗喻和讽刺。对于奸臣挡道、扰乱视听、祸国殃民的行为,李白更是切齿痛恨:“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古风》三九)《古风》五一“殷后乱天纪”以咏史方式把唐玄宗斥为暴君、昏君。“奸臣欲党自成群”(《古风》五三)和《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都揭露了奸臣李林甫的恶劣行径。《远别离》;“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骂的好!李白对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大量的描述。这在他描写战争的诗篇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纪乱离后……》“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古风》十九)。《古风》第三四控诉了杨国忠、鲍于仲通发动的攻打南诏之战,使大量兵士死亡,“千去不一回。”《北风行》从思妇悼念征夫的角度批判了安禄山在东北的黩武行为。李白也有一部分诗歌描述了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如《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都护歌》、《秋浦歌》(第十四)分别对农民、船夫、矿工的生活作了描绘,对他们表达了真挚的关怀之情。更有不少诗篇代妇人之口,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对战争的怨怼。如{长干行》、《北风行》、《关山月》、《白头吟》、《玉阶怨》等等。
何以忘忧,唯有杜康.诗人只有通过醉酒来忘却这纷乱而让人失望至极的尘世。李白的醉酒不是一种普通的现象,也不是普通的借酒浇愁。李白的醉酒应该说是他精神漫游的一种主要的方式。他的醉酒应该相当于庄子的“心斋”和“坐忘”。醉酒而作是李白作诗的一大特点。李白诗歌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即喜欢写月和水。为什么李白特别喜欢写月亮呢?因为月亮阴美而又遥远,让人虽可看见,却不可琢磨.月亮是李白性格中忧郁成分的象征,也是李白精神漫游的最好归宿。为什么喜欢描写那么遥远而不可及的事物?这正说明了李白的理想和追求。
从李白的诗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精神放逐的诗人,是一个没有完全被尘世所拘累的灵魂。压抑的力量越大,暴发力越强。其实李白是压抑而忧郁的,和多年以前的庄子一样,为了摆脱压抑而忧郁的情绪,便把美好的希冀付之于文字,这样便做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精神逍遥。因此,作品成了一种寄托,成了一种梦境,而梦境便是一种愿望的达成。李白笔下的月亮即是李白的精神寄托,也是李白精神漫游的愿望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