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道家智慧 >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2)

2011-04-02 15:04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生病的人最根本的病因总是来源于健康时候不适当的行为,那么就要在重获健康后避免那些不适当的行为;社会风气败坏也是从风气良好的社会而来的,因


  生病的人最根本的病因总是来源于健康时候不适当的行为,那么就要在重获健康后避免那些不适当的行为;社会风气败坏也是从风气良好的社会而来的,因此一定要看清隐蔽的祸患;国家普遍腐败、国运衰落是从国家昌盛的时代过来的,所以必然存在制度上的漏洞。只有针对这些根本下功夫,才是正本清源的方法。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老子讲完了问题的解决方法,这里就话锋一转,在谈发展了。发展就是要从基础上做起。无论多大的功业都是一步又一步走出来的。无非是出发点要选准、方法要正确、心态要良好、目标要明确,然后持之以恒罢了。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这里的“为”是区别于“无为”的“有为”,“有为”就是主观的行为,是违反客观规律的,所以当然必然失败;“执”就是偏执,就是“贪”、“嗔”、“痴”,是过分强调主观、过分重视自身的思想、行为,是属于“失乐得之”那一类的行为,所以当然就会“失”。


  以“道”作为人生最高准则的“圣人”他奉行的永远是“无为”、“无执”,其实还有“无事”、“无味”等等。在他的层次而言,其实是无胜也无败,无得也无失的。与“道”合一,也是天人合一,是与天地万物同化的境界,自然界有生死,正如有白天和黑夜;人间有聚散离合、喜怒哀乐正如四季有春夏秋冬一样。有必要为春天而喜悦为冬天而伤悲吗?四时运转皆是无常的天道,聚散离合都是无常的人事,“心”是不应该随着无常变幻“境”而转的。“心”里有的应该是永恒的“道”。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为什么普通人容易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以致于我国古代会有句话叫做“行百里而半九十”?关键就在于普通人的“心”里存在“有为”和“有执”。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内而言,他的心态、情绪、意志等等都不能稳定,在外而言,他不能用一致的态度来对待开工和收尾的状态,有区别心。


  “慎终如始”就是一以贯之。这个“一”就是“道”。了解“道”不难,实施“道”比较难;偶尔实施“道”不难,难得是一以贯之。“心”在“道”的层次上,人就在天地造化的层次上。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普通人“贵”的都是“难得之货”,“圣人”不以为“贵”。能让“圣人”去“贵”的只有“道”,“道”不是“难得之货”。


  “圣人”的“欲”就是“不欲”,第三十七章上说“不欲”才能“静”,进一步“天地将自正”。“天地将自正”的境界难道不是胜过了人世间的一切“欲”吗?


  世人“为学”,大多为了后天的功名利禄,而把“道德”视为无用的羁绊。“圣人”不求那些后天的、有形的东西,只是修行“道德”而已。


  “圣人”与普通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他能够从他人的迷失中醒悟,修行最普遍的、最简单又是最精深的、为众人忽略的修行。这种修行就是“道德”,从根本上说,“道法自然”,所以这种修行就是“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责任编辑:柑柠凤仪)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