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佛学智慧 >

苏东坡的“牛屎禅”

2010-04-26 09:30
来源:龙泉之声 作者:智宗法师
“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这便是其中含蕴的“禅机”、“禅意”,却又不免麻利得过于匆忙,领悟得稍嫌草率。
苏东坡的“牛屎禅”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笔墨官司,历来是后人们津津乐道的所谓禅机禅话。在这一点上,就连北大的于丹教授在电视上给全国老百姓汇报她的《论语》心得时,也同样未能免俗。这也难怪,两位并世的高人,一位是风流千古的文坛巨子,一位是禅法精妙的佛门大德,他们的交往,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甚浓的佳话,更何况其间还有那么多的恢谐睿智、哲理精华,能让我们第N次地鲜活心灵,丰富咱寡淡无味的家长里短呢?
 
一天,苏东坡和佛印在一起打坐。苏东坡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东坡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吗?就活像一堆牛屎!佛印闭口不言,好像吃了个哑巴亏。苏东坡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苏小妹听罢,却嗤笑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什么?是明心见性,你心中有什么眼中看到的就是什么。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佛:你说佛印像牛屎,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苏东坡心里有什么,此情此景之下,当然是免不得叫人会心大笑。但如果据此就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这便是其中含蕴的“禅机”、“禅意”,却又不免麻利得过于匆忙,领悟得稍嫌草率。在这个开心一笑的时刻,我们其实是非常需要深入地思考一下的,比如说,问一问自己,我们的笑,究竟是因何而来?难道仅仅是因为才高八斗冠绝古今的苏东坡,竟然也会被调侃成心包牛屎,就让我们忍俊不禁吗?  
 
真相当然并非是如此简单。  
 
不过,暂且不说这个也罢。因着苏东坡的这个“牛屎禅”,倒令人想起了金庸大侠。金大侠其实也有个“牛屎禅”在的,很值得一提。他的名作《倚天屠龙记》中,金毛狮王谢逊幡然悔悟,欲拜少林方丈空闻为师,空闻尚未及答应,空闻的师叔渡厄却道:“你过来,老僧收你为徒。”谢逊不敢,小说描写其心理说:他拜空闻为师,乃“圆”字辈弟子,若拜渡厄为师,叙“空”字辈排行,和空闻、空智便是师兄弟称呼了。不料,当下渡厄就洞察其机,大声喝道:“咄!空固是空,圆亦是空,我相人相,好不懵懂!”谢逊一怔,登即领悟,甚么师父弟子、辈份法名,于佛家尽属虚幻,便说偈道:“师父是空,弟子是空,无罪无业,无德无功!”渡厄哈哈笑道:“善哉,善哉!你归我门下,仍是叫作谢逊,你懂了么?”谢逊道:“弟子懂得。牛屎谢逊,皆是虚影,身既无物,何况于名?”谢逊终成一代大德高僧。  
 
世间总有些人试图去否认金庸大侠的佛学修养。其实只要他们多一点儿耐心,能把以上的这段文字看完,读懂,就足以知其功力——仅是“牛屎谢逊,皆是虚影,身既无物,何况于名”的四句偈,就显见大家的见地、禅师的境界!还有什么可争论的呢?试想,牛屎也好,谢逊也罢,对一个看破放下的人而言,都不过是简单的名称代号罢了,过往的种种罪业杀戮、功德成就尚且都已是完全抛却,难道这个小小的代号还会使他或疑或拒,心绪难平,以至于波涛汹涌?倘是如此的话,那他的“懂了”,就绝对是妄言作假。所以,渡厄仍让他称谢逊,这首先是对其心性的一种验证——于凡夫而言,“谢逊”一名所凝聚的血海深仇是刻骨铭心、累世难忘的,普通人很难不对此寝食难安,恨意勃发;当然,这更是对其体悟境界的一种嘉许——相信谢逊有这个大智慧、大勇气,能够不为名所动,坦坦荡荡,心无挂碍。事实上,谢逊果然不负所望。由此可见,谢逊之终成一代高僧,就在于其悟!悟到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虚幻、虚影,了无分别——他摈弃了附着在“牛屎谢逊”上的种种污秽下贱与爱恨情仇,没有了好恶取舍,直接回归其名称的实质本源,故而能心如止水,凡事当下坦然受之。而我们之终是一介凡夫,也就在于不悟、难悟!譬如说,牛屎和佛怎么会了无分别,尽是虚幻呢?在绝大多数人的心海深处,它们可都分得很清楚,而且还实在得很!佛是何其高贵、圣洁!牛屎何其肮脏卑贱!高贵圣洁的,人人奔趋,争先恐后,礼拜敬仰,赞誉有加;肮脏卑贱的,人人嫌恶,个个排斥,避之犹恐不及!所以,谁都想心中有佛,没见谁乐意心中有屎!天可怜见,虽然并没有亲见到牛屎大便之类,但,即便是想上一想,夸张些的凡夫俗子们,也都常常是翻肠倒肚,作势欲呕了。我们说,正是因为有这种潜伏在心底的分别执着作祟,人们才会不可思议,难以理解,以苏东坡文采人物之高,怎么竟会有心包牛屎的心性之低呢?高低之别,反差剧烈,此感觉之讶异,形象之滑稽,不叫人破颜捧腹才怪!所以说,表面看来,大笑其果,牛屎为因,而实际上,内心的分别执着,才真正是我们情难自禁的根!  
 
如此亦可见,我们起初的所谓“会心一笑”,笑则笑了,会心却并未真正会什么心,而且,笑其可笑者,也不是苏东坡,是我们——苏东坡不过是被编排进故事的冤大头,而我们,笑了半天,却没人发现,原来人家利用的,就是自己心中的牛屎一堆!  
 
反思至此,这才算是几近禅意吧。至于“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这样的“牛屎禅”,说得不客气点儿,那简直就更是禅之牛屎,根本和禅没半点儿关系,甚至于和故事的本意,也是连边儿也不沾。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