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佛学智慧 >

只有心灵的纯美才会摆脱种种欲望(2)

2010-12-10 14:27
来源:曹溪水 作者:智海
心灵的纯美是道德美、情感美、才识美和性格美的有机结合,是人的教养、涵养、气度等的表现。一个人有教养就能承受生活考验,继而能奠定其人生观,
心灵的纯美是道德美、情感美、才识美和性格美的有机结合,是人的教养、涵养、气度等的表现。一个人有教养就能承受生活考验,继而能奠定其人生观,这是人们追求心灵纯美的最大努力条件之一,教养好,相应涵养就好,气质也好。心灵的纯美与美德是分不开的。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心灵的纯美就意味着较高的个人修养。对于成功人士而言,自身修养比职业素质更重要。心灵是一个人的最为神秘之处,是一个人一切行为的“决策机关”,心灵的纯美,能指导人的行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为社会造福,为自己增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心灵的纯美可以让我们树立起是非标准,具备辨别美与丑的能力,弃恶扬善;心灵的纯美可以给予我们追求真理和突破科学禁区的勇气;心灵的纯美还可以让我们拥有勤劳,创造财富的精神。
 
只有心灵的纯美才是持久的美。一个心灵肮脏的人不论他的外貌有多么的漂亮,他最终都不会得到别人长久的赞美。心灵肮脏的人总是喜欢损人利己,蝇营狗苟,他们不可能为自己赢得良好的人缘,更不会具备值得他人信任的迷人魅力。他们总是喜欢耍一些阴暗的手段,投机取巧,虽然可以取得一时的成功,但却得不到别人的认同。一时的成功只会让他们露出小人得志的嘴脸,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如果一个人不具有出众的外貌,但却具有纯美的心灵,那么,心灵美就会弥补他外貌的缺陷,从而使他具有迷人的风度和受人欢迎的性格,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是一位相貌十分丑陋的人,然而他正是因为具有纯美的心灵和睿智的头脑,才得到别人的赞誉而千古留名。
 
中国的很多古人也都把追求心灵的纯美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功名利禄在他们看来,不过是浮云般虚无缥缈,根本不值得一顾。正因为如此,他们不会斤斤计较于个人的名利得失,更不会为争名逐利而勾心斗角,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充实自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品味和享受人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为了追求心灵的自由,毅然抛弃了高官位和丰厚的物质生活,他却收获了一种怡然自得的快乐。
 
还有很多人,在长期追求功名利禄而不得,身心俱疲之后,往往会猛然醒悟:人生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保存一颗纯净美丽的心;只有心灵的纯美才是永恒的!
 
佛教认为,人类之所以不能够达到纯美的境界,源自于人有诸多烦恼,而种种烦恼主要来源于自身心识的贪、嗔、痴,即所谓“三毒”。同时,这“三毒”也是人类身、口、意等一切恶行的根源。贪是对名声、财物等己所爱好的东西没有满足的一种精神作用;嗔是对不合己意的有情生起憎恨,从而使自己身心不得安宁的一种精神作用;痴是指愚昧无知、不明事理的一种精神作用。 这些精神作用的扩张,使得人与人之间无法和谐相处,从而产生矛盾和问题,相互纠缠不已,以至在苦难之中不能解脱。佛法认为,这“三毒”是魔王,只有用佛法的正见让自己除掉三毒心,才能恢复清净的本性,才是真佛,因而教导人们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是要人们通过戒定慧的自我修养,去除贪欲心、怒心和愚痴心,净化自己的心灵。在具体实践上,则是要人们以布施去转化贪欲心,以慈悲去转化怒心,以智慧去转化愚痴心。谓:“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大乘起信论》),又谓:“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第一》)
 
而禅宗的理论中,佛教净化心灵的教义得到了充分的发屉。禅宗认为,人人本性清净,众生与佛本无差别。如有差别,则在于一迷一悟,迷即众生,悟即是佛。而所谓悟的根本方向,就是能 “自净其心”。六祖惠能大师在其经典《坛经》中提出了很多这样的论点,如:“心但无不净,西方去此不远”、“但愿自家修清净,即是西方”等等。
 
所以,修心,最重要的是心念清净,无杂无染。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好好用心、反观自性,就能自我净化心地,则无处不是清净的道场!何须等待时间与空间的配合。修行,就是要时时摄伏,调伏自己的心。内心如果清净,大地一切的境界无一不是美景;宇宙之间,万物的声音无不是生命的朝气与大地的生机!
 
只有心灵的纯美才会让我们摆脱种种欲望的纠缠,不为外物所累,而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这种来自心灵纯美的和谐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看破世俗的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躲开功名利禄的纷纷扰扰,让我们的心灵在生命的原野上自由自在地驰骋,我们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