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故事向我们提示了交友的原则——以信待人。这与孔子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不谋而合。人有信,则人信之,朋友四海,人人都愿意向你伸出手来;人无信,则人避之,孤家寡人,落到寸步难行的地步。英国杂货店大王乌克罗普曾说过:“只要你真诚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真诚对待你,于己于人都受益非浅。”可见,诚信在交友之中起着多大作用。
而在交友中,我们不仅要以信待之,也要以信来择友。孔子认为,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以及与朋友之间如何相处,对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与有信之人交往,久而久之,自己也会自觉以信待人,与那些阳奉阴违、表里不一、口是心非、花言巧语的人交往则十分有害,不仅不能从中有所收获还会染上恶习。孔子在大力倡导信德时,也严厉批评不讲信用的人,他说:“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信,吾不知之矣。”《论语·泰伯篇》由此可见,无论是在择友抑或处理人际关系,信都是其基本法则。
现代对信的重视度已大大提高,但是社会中仍不乏为了一时利益而抛弃信的人。人们普遍有“人善被人欺”“老实人总吃亏”的观念。其实这些都是不正确的。也许一些小手段会给人们带来利益,但这些都是暂时的,时间一旦久了,人们就会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寻求诚信的伙伴,自然也就对你不屑一顾,其带来的后果并不是一些蝇头小利所能相比的。一个表里不一、言而无信的人,可能能蒙混一时得势一时,但绝不会长久。“老实人并不吃亏”这是我要说的,老实讲诚信的人在社会中有很大优势,也许一开始总吃亏,却在以信待人之时,为自己储下了财富朋友,一旦自己有了危险,信会召集这些真朋友为自己度过难关。
现代社会中普遍的不诚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与父母的教育。大多数父母在我们儿时,为了教育我们或哄我们,总会说出一些诸如:撒谎会被狼吃了或听话就有糖吃等等的谎话,当时年幼的我们要不就十分害怕被狼吃,不敢撒谎,要不就是为了一时诱惑而听话。但是有许多父母却言而无信,对孩子的承诺只是玩笑,间接中孩子也从父母中学会了撒谎,往往只是口头答应,却没有真正实施。而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渐渐懂得撒谎的小孩不仅不会被狼吃,还会为我们带来一些利益,撒谎也就在心中成形,以致以后被问到怎么总是撒谎,也会理直气壮的说:“父母教的”,诚信二字在年幼时已灰飞烟灭了。
如何呼吁诚信呢?不仅要从新一代教育抓起,更要建立完善的体制。利益就像一块蛋糕。过去我们没有复杂的市场经济,蛋糕也就不存在,所以大家一团和气,没有什么可以争执的东西。但是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了一块大蛋糕可供人分配,但蛋糕不够大不够多,无法使每一个人都满足,而人们为了自己分到蛋糕更大,在没有明确有效的分配规则下,结果是众生只能靠尔虞我诈的手段获得更多的蛋糕,这就使诚信的呼吁越来越弱。我们的周围就充斥着不诚信:在馒头里放洗衣粉,不给奶粉放足料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两个解放方法。
一是做大蛋糕,令社会更加富足,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够至少维持温饱,这大约就是发展的“硬道理”吧!但以我国目前经济尚处于落后的一点上看,要达成每个人都有一块维持温饱的蛋糕不切实际,而若只一味遵循这个方法,信就只能在几十年后才能普遍。那么就必须实施第二手方法,建立权力制衡机制,例如一个人拥有切蛋糕的权力那么相对应另一个人就要拥有先选蛋糕的权利,这样一块蛋糕才能分得均匀。没有制衡的规则,我们就不能指望权力拥有者卑微的行使权力。若没有权力拥有者在分蛋糕的过程中规矩,那么这最终将影响到蛋糕做大。故可看出,机制对建立诚信的重要性。
有一家饭馆推出免费的小菜。一天,一个客人来到饭馆,吃完了饭后他向服务员要免费小菜,服务员却说已卖完了,但这位顾客在不久后却看到其它服务员端着免费小菜。于是这个顾客将情况反映给了店主,并为店主提出一条建议。 后来,这位顾客又来吃饭,看到店橱窗上写着:尊敬的顾客,若有发现服务员撒谎请举报,服务员当天无工资并奖励举报人。从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反映了一条机制可以管理好一个饭馆,对于国家也是同样道理。要想在社会上建立信,就必须先建立诚信规则,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制约不诚信。
信,是现代社会的通行证。孔子在春秋时期提出的“民无信不立”的观点在现代社会上是通用的。信,是影响社会各个领域的因素,一个人只有拥有信,才有立足之地。无论古今中外,信都应是做人之本,做事之基。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