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孔子智慧:言多招尤,言多必失

2009-05-18 16:2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言多招尤,言多必失,何也?言语中有多种因素,一旦不正,便要伤害他人。于人以伤害,自与天道的大善大忍相背,也必陷自身于被动。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谦虚谨慎,行动要快捷机敏。”

言多招尤,言多必失,何也?言语中有多种因素,一旦不正,便要伤害他人。于人以伤害,自与天道的大善大忍相背,也必陷自身于被动。

因素有三种:其一是用心,是出自善念,还是出自恶念;其二是义理,是倾向于真理大道,还是倾向于歪理邪说;其三是语气,是适应了受众的心境,还是扰乱了受众的心境。如果三个因素都符合前者,就不存在祸从口出的问题,就能使铁石人也感动得落泪。

善念,是最关紧要的一环。人的言语由思想支配,思想不善,言语必定带刺、带血,一字一句都会扎出伤痕;这时,甜言蜜语不足以包裹,狼子野心不足以隐藏。如果善念是解决原始动机的问题,义理与语气,则是解决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问题。

公明仪为牛弹奏悲凉的清角之音,牛伏食如故。公明仪转而弹出蚊虻之声,或者孩犊的叫声,牛便摇尾立耳,倾耳静听。

清雍正皇帝偶观杂剧,因曲子和演技都好,便赐给演员酒食。因剧中人物郑儋是常州刺史,一个演员便问雍正:“现在的常州令是谁?”雍正大怒:“你一个优伶之辈,怎么可以大胆问起官吏之事!此风实不可长。”便命人将他乱棍打死于阶下。

公明仪对牛弹琴,他是想表达自我的情绪或感受,却与牛的心境无关,所以不被理睬。伶人为一句话招祸,也许他并无异心,语气也还谦恭,但所问与身份不合,又直接触动了某种禁忌。言语悦人,在于情理动心,音调悦耳;言语伤人,在于恶意相向,口气逼人。“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今人不可不听。

(编辑:沧海明珠)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