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孔子“孝”思想及其现代启示(上)(2)

2009-07-24 11:23
来源:一元一 作者:郭祖炎
3、顺从与继志。孔子认为的顺从即“无违”。“无违”既有不违背父母意愿的含义,也有不违背礼制,按礼节侍奉父母的含义。樊迟御,子告之曰:“孟

3、顺从与继志。孔子认为的顺从即“无违”。“无违”既有不违背父母意愿的含义,也有不违背礼制,按礼节侍奉父母的含义。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论语·为政》)孔子认为尽管父母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做子女的可以反复婉转地劝谏,至于父母有没有接受你的意见,那是另一回事。作为子女也不应有什么怨恨之心,仍应一如既往地孝敬父母亲,以恭敬的态度面对父母。“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孔子赞美孟庄子的孝,就是由于他能够继志。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论语·子张》)在孔子看来,孟庄子对父母行孝之事一般人都能做到,但他在居丧期间不撤换其父之家臣并延续其父的施政方针,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孝行。因此,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就是说,作为子女,应当继承父母的正业善道,并将其发扬光大,实现光宗耀祖,这无疑是最大的孝道。

4、孝丧和孝祭。孝丧和孝祭也是孔子孝道的应有之意。孔子说:“所重:民、食、丧、祭。”(《论语·尧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就是说,对于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节侍奉他们,去世后要按照礼节安葬、祭祀他们。孔子及其弟子认为,人们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不会轻易地、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感情,而只有在父母死亡的时候,才会有真情的流露。“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论语·子张》)所以,孔子说“丧事不敢不勉”(《论语·子罕》)。对于丧礼,孔子主张要有悲伤哀痛之情,同时又认为不应该铺张浪费。孔子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对于故去的父母、先祖的祭祀,表达的是一种敬重、追念的情感,所以祭祀时关键在于虔诚与恭敬。“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孝丧指认真对待父母死亡,丧礼严格按照礼节办;孝祭指追念和祭拜死去的父母,祖先、鬼神。这样去做的人必然也会是个很有德的人,二者体现了孝道的始终如一。

孔子“孝”的思想还有一个根本性的方面就是“守礼”。这里的礼是周公所制定的一整套宗法等级制度和行为规范,是周代孝行、孝礼的高度概括,即“周礼”。孔子“孝”思想的以上内容便是在遵循“周礼”过程中得以实现。

(责任编辑:文德)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