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009-10-07 10:3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傅佩荣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人生定位,助人实现生命的要求,在学习中逐渐让生命得到安顿,这种乐趣是内发的与永恒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学”是得之于老师或他人者,“习”则是自己所做的练习与印证。一个人若想在社会上生存,首先必须认识自己的传统,知道自己由何而来,以便为自己定位。在孔子当时,传统是指《诗》、《书》、《易》、《礼》、《乐》这些典籍里所保存的古人言行、制度与教诲。学习之后,就会对传统产生认同感,对社会产生向心力。譬如音乐,可以提倡教化,也可以互通声气,从民俗小调到庙堂乐章都可以产生和谐的抒情作用。学了之后,经常练习,自然使生命充满多彩多姿的韵味。孔子喜爱音乐,也喜欢唱歌。

除了认识传统,人也须为了谋生而学习实用的技能。古代的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孔子都曾勤学有成。他精通射箭与驾车,至于实际的礼乐操作,他更是当时的名家。我们今天从学习开车到打字,从学习电脑到园艺,往往是为了生活上的需要,但是技术纯熟以后,也可以入于化境,进而获享自由的快慰与审美的感受。真正成功的人,常是可以享受工作的人。因为工作对他而言并非负担,却成了实现自我的重要机会。

然后,我们还须学习做人的道理。人生处处皆学问,孔子以开放的心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天下人都可以当我的老师,问题在于我自己是否懂得去学习。这时所学的一切,就需要亲身的体验与印证了。一旦发现原来圣贤所说的道理,是自己可以实践的,心中就会孕生庄重自强的情操,希望再接再厉,日新又新。这时所得的喜悦是无上的与无价的。

人的本质在于创新,可以不断超越自己。但是超越必须以明确的方向为指引,否则只是盲目浪费时光与热情。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人生定位,助人实现生命的要求,在学习中逐渐让生命得到安顿,这种乐趣是内发的与永恒的。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果然是经验之谈。

(责任编辑:大成至圣)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