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曾向孔子问道:“如果有人广泛地给百姓以好处,且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啊?可称得上仁人了吗?”孔子说:“不只是仁人,那一定是圣人了!尧、舜大概还怕感到力量不足!有仁德的人,只要自己想立,便也帮助别人能立。自己想达,便也帮助别人能达。这样凡事都推己及人,就可以说是得到了仁爱的真谛了。”美国散文作家爱默生说:“人生最美好的一项补偿,就是凡事诚心诚意帮助他人,最终自己也一定会受益。”
由于利益的驱使,现代人几乎都把焦点放在了自己的利益得失上,很少有人会考虑到别人的利益。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人们被“竞争”两个字搞得几乎快要窒息。其实,也正是在这样竞争愈演愈烈的环境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推己及人的做法才更为可贵,这种做法将会起到你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效果也就是我们今天所渴望的双赢。
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看,要想有所发展,对内需建立一种良好的机制。例如,企业给员工一个令人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和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这样不仅在物质上,而且在精神上,员工都有所得的话,企业的员工必将会更加努力,不仅是为了回报公司,同时也是为了自己。因为只有自己干好了,公司有所发展,自己的提升空间也就越大,于人于己都有益处,何乐不为?企业如果有这样一条信念,想必也算是做到了推己及人了,那就是“爱你的员工吧,他会加倍地爱你的企业的”。
在丰田汽车公司,每个员工被提拔到新的职位时,总经理都会发祝贺电报给员工的亲属。尽管它不一定是总经理亲手写的,但这对员工及家属的鼓舞却是极大的。科长以上的干部每年一到结婚纪念日,就会收到公司送来的祝福和一束鲜花。这不仅仅体现了公司的关怀,而且对维护员工家庭和睦也有一定的作用。普通员工也能受到细微的关怀和体贴。一天,有位员工在家休息,忽然听到敲门声,原来是工段长来了。他还没细想是何事登门,工段长已经递上一只精美的玩具,并热情地说:“今天是您孩子六岁生日,我们表示祝贺。”“啊?连我都忘记了,你们还想得起来,太感谢了。”这位员工怎么能不好好工作呢?
很多成功人士认为,员工满意第一,企业应当首先使员工满意。公司要具有内部营销和外部营销职能。内部营销的任务是:成功地雇佣、培训、鼓励那些愿意为顾客服务的有能力的员工。若公司的员工不满意,他们这些真正在第一线为顾客服务的人,会把对公司的工资、福利等不满的怨气撒在顾客身上,公司再强调让顾客满意也无济于事。而做内勤工作的员工也不会认真地工作,每天在公司也就是敷衍罢了。例如,美国Manicotti饭店CEO认为,在股东、员工、顾客三组人员中,应当首先使员工满意。只有员工热爱工作并以工作为荣,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顾客。若员工满意,他们会设计制造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热情真诚地对待顾客,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使顾客节省时间成本和体力成本、精力成本等顾客总成本,最终使顾客获得增值价值最大化,使顾客满意。顾客满意的同时企业也获利了。
近年来,先满足员工的一些最基本的要求成为一些成功企业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式,并且有了一个新发展。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顾客满意的企业并不保证就一定是卓越的企业。事实证明,一些企业虽令顾客满意,有时却是用牺牲员工权益的方式来达到的。这样的企业也难长期坚持做到令顾客满意。因此要成为卓越企业,必须同时是内部员工满意的企业。只有员工满意度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才会水涨船高。
让员工满意是企业发展的首要要求。其次,就是要让顾客满意。因为只有顾客认为某商品能满足他的某种需要,这位顾客才会购买这一商品,进而企业才能得到期望的收入。由于企业的商品主要销售给两类顾客--新、老顾客,而吸引新的顾客要比维系老顾客花费更多的成本,故保持老顾客比吸引新顾客更为有效。如果想让顾客出于一种持续的状态,让顾客满意是最为关键的。若一个顾客满意,他便会更多地购买,并较长时间地对你公司的商品保持认同感,他会不断购买你公司推荐的其他商品以及提高购买产品的等级。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对别人说你公司和产品的好话,起到一个转介的作用。他们可能较少会注意竞争品牌的广告,并对价格不敏感,他会向公司反馈意见,并提供有关产品和服务的好主意。这样一来,企业与顾客之间也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现在大企业竞争都是更高层次的互相尊重的竞合关系。所以健康的企业仅仅使员工和顾客满意是不够的,它还必须让其他企业满意,有一种在竞争中谋求共同的发展的合作态度。海尔2002年在与三洋的合作中最早提出了“竞合”的概念,即在竞争中合作,这也是现在被大多数人认同的一种竞争意识。千万不要赢了一时输了一世,为了自己企业眼前的一点点利益,而不顾由此导致的恶性竞争所造成的两败俱伤,只有如此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我们把双赢作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现代意义上的解释,应该不为过吧!
(责任编辑:大成至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