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礼,人品高下的一个标准

2009-11-29 11:4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刘德江
礼是为人处事的基本素质,是人在社会立足的基础。它也成为评价人品高下的一个标准。

礼是为人处事的基本素质,是人在社会立足的基础。如果不学礼便会有许多弊端,要么令自己烦恼,要么致使他人受伤害。可见礼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正因为重要,它也成为评价人品高下的一个标准。

对于这个标准孔子是这么说的:“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八佾篇第三》)意思是说如果人占据高位,不能以宽厚的礼节对待下属;遇到行礼的时候不能做到虔敬;面临遭丧葬的事情,没有哀戚的情感,我能用什么来观察评价他呢?用简短的话讲就是,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礼仪,我用什么标准来评价他呢?这样的仁几乎可以说是一无是处。因为礼是仁的表现,如果他不懂得“礼”,自然很难知道“仁”是什么,为人难免有所失误。为人如果能以礼行事,人们或许就会刮目相看,觉得这个人还是有一定的水平,因为他知道什么是礼。“礼”是做事的规范,是“仁”的表面,如果能做到“礼”,人们便觉得他是一个高尚的人。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孔子也有类似的观点。但是什么才是孝,如何才能算是孝呢?孔子说“无违。”孔子对此作过进一步的解释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即无论对父母或其他长辈做什么事情都要以礼为标准,做到了礼便是孝。

在汉代的时候,人们还以礼为标准作为推荐官员的考核基础。当时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做到至孝,他便有可能得到皇帝的重用,最差也可以做一个地方官吏的属官。单从这一方面可以想见,行礼是判断一个人品质高下的标准。这个标准的定法固然不错,因为“礼”是“仁”的具体表现。但是,礼自从汉代以后逐渐变得形式化,不再是内心真情的表现,只是一种做作的表演。这时的礼如果作为评价人的标准,很难不遭人非议,因为它只流于形式,不以“仁”为根基,只是加官晋爵的工具,很难令人赞同。

史卢均,字子和,原籍是范阳人,唐朝文宗时人,代替李从易担任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等官职。他为官清正,为人刚直,品性高洁,恪守道义,不为厚利所动。特别是他以“礼”为行事标准,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和商贾尊敬。

在史卢均任职管辖的范围,正好有南海海运这个肥缺。南海这个地方,素来是海上交通贸易的中枢繁华之地,加之岭南物产丰富,有很多内陆难得一见的独特物产,所以就使得广州一带船只往来更为频繁。海上交通方便,各地的富商都带着珍奇异宝纷纷集中到这里来,希望换回岭南的珍宝。以前,凡是来到岭南这样蛮荒之地任职的官员,大都要巧取豪夺,在这里发财致富。凡是做过南海官员的,没有一个不是满载而归的,唯独史卢均在这里没有中饱私囊,肥肥地搂上一笔。对于获利丰厚的海事,他只让一位忠直的监军去管理,自己从不介入,决不染手。

传闻,史卢均上任伊始,当地船舶商贾,都按照老规矩纷纷前往史卢均所在的官府,或送大礼,或要以低廉的价格把珍奇异宝卖给史卢均。史卢均一概没有理会,甚至直接就拒之门外。这些商人一时间摸不着头脑:此前的官员们哪个不是能拿多少就拿多少,这位新上任的大人究竟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真不知道是胃口更大,难以伺候,还是真的来了位清官?多数人虽然满腹狐疑,但还是不甘心无功而返,决定再观望一下好作决定。可其中有位姓钱的商人,自觉对官儿摸得十分透彻:哪里有见好处害怕烫手的官儿?只是大家还是没有触到点子上而已。他经过多方打听,终于获知,史卢均爱好广泛,对篆刻尤为痴迷,十分喜欢收集种种印章。于是,他多方找寻,终于以高价购得一方有如古董的玉章。

恰好,这位钱姓商人与史卢均同是范阳人,他就以拜会老乡的名义,带着那方珍贵的印章去见史卢均。这次,他果然没被史卢均直接拒绝在府门外边。两人相见当然先说了些家乡的闲话,渐渐地钱商人就把自己现学的关于刻石印章的知识搬出来,和史卢均讨论起来。史卢均果然大感兴趣,还以为碰到了同道中人。钱商人拿出了那方玉章,名义上是想请史卢均加以鉴定。史卢均一见,就有些爱不释手,这当真是一方难得一见的印章珍品。他一面连声称赞,一面仔细把玩。商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以为自己这次是踩对点了。看看时机已经差不多了,商人就煞有介事地说:“要是大人喜欢,我愿意将这方玉章赠给大人。”史卢均一听不禁顿了一下,把手中的玉章放在桌子上,微微一笑,说:“君子不夺人之爱啊!不可不可。”钱姓商人没想到对玉章那样爱不释手的史卢均会拒绝得如此干脆,一时情急,商人本性表露无遗。他说:“大人不愿夺人之爱,可是小人却好成人之美。若是大人觉得心中不安,大可按市价将之收购。”史卢均听罢哈哈大笑,说:“只怕这市价远非我薪俸可以承担,还要以海事从中弥补,可是下官已经对海事另有安排,自己决不插手,这让我如何担得起这方珍贵的玉章?钱君,还是好好珍惜这方无价之宝吧!”被史卢均这样点明,钱商人再也不好纠缠下去,只得收起玉章灰溜溜地告辞了。

史卢均不只在海事上清正自重,更以自己公正有德、为事以礼的高洁品性,在当地做了很多为后人称道的政事。当地人对史卢均的评价并不在于他做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业绩,而是在于他当官处理事情时不越礼,以推己及人、仁者爱人的思想为当地人做事。所以当地人改变了以往对官员行贿的习惯,遵礼守法,对史卢均从礼的态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所以我们在处事为人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礼”。因为“礼”不仅是自己的事情,就是在别人了解你、评价你的时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责任编辑:大成至圣)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