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雄才世绝伦,有道无位常穷困。
周游列国欲济时,畏匡危陈多冷眼。
其说不用悲世乱,其道不行呼苍天。
凤鸟不至大梦醒,回归了却笔砚缘。
订正史籍几百卷,从学弟子达三千。
克己复礼倡仁爱,己所不欲勿施人。
君子和而不同虑,求同存异可安澜。
泽流九州逾四极,播洒光明万代尊。
这是笔者在拙著《萤窗咏史诗》一书中写孔子的一首七言古风。
我这样吟咏评说孔子,是有感于孔子及其后学所成就的儒家学说,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曾有过不朽贡献。这种贡献,其荦荦大端有六:
——以民为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出于孔子删定的《尚书》;孟子又进而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据此,对暴虐的商纣王,孟子说他是“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也,未闻弑君也。”儒家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要求“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定要做到“黎民不受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