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赵国“军魂”廉颇:叱咤风云何其勇,负荆请罪何其壮(四)

2009-07-13 16:4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听涛楚隐
秦军攻势越来越猛烈。在危机时刻,老将廉颇身披铠甲、手持宝剑,亲自上城指挥作战,令赵军士气大振。

(四)危难挺身 捍卫邯郸

长平之战后,秦国接受了赵国割地请和的要求,但最终赵王拒绝履行和约。秦昭王大怒,起倾国之军出征,意欲一举灭赵。他本来想让白起挂帅,不料白起以患病为由力辞不就,只好拜王陵为大将,统兵攻赵。

白起不愿出征的原因在于:其一,长平之胜颇险,赵人顽强的战斗意志源于其内在的民族气质和尚武传统,灭赵不易;其二,秦国掌握熟练作战技术的精锐部队(轻兵、骑兵、车兵、弩兵)损失较大,此时的秦军主力部队作战能力有限;其三,秦国此时比较孤立,如强行攻赵,秦军侧翼的安全无法保障,随时有可能被魏楚联军攻破;其四,对丞相范雎心怀怨恨。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想一鼓作气拿下邯郸,但范雎主张召回秦军,接受赵国求和。白起认为范雎是害怕自己的功劳声望超过他,故意不让自己全功而返。

长平惨败,精锐尽失,乘胜而来的秦国大军压境,邯郸城内一日数惊。惊恐万分的孝成王又想起了廉颇,亲自登门向老将军道歉。他总算明白了姜还是老的辣。已年过七旬的廉颇再度受命于危难之中,被起用为邯郸守城主将。

廉颇意识到赵国已无力进行野战,于是采取坚壁清野、放弃外围城池,集中各地的守军及粮食全力保卫都城邯郸的战略。在此战略下,赵国军民放弃从边境到沿途所有不必要坚守的城镇。撤退过程中,能带走的都带走,带不走的全部烧毁,堵塞沿途所有水井,紧急加固邯郸城防御工事以应对秦国的强攻。同时紧急大规模征兵,短短数月时间内就组建起一支四十万人左右的军队,但军队中多为40岁以上的老者和18岁以下的弱童。赵国当时几乎每家都有丧子、丧夫、丧父,这造成赵国举国上下对秦国充满切齿的仇恨,因此全国上下同仇敌忾,誓死保卫赵都。在军事备战的同时,平原君赵胜为首的外交使团游说列国,寻求各国的援助。赵国能做的都做了,接下来就只能是坚守都城。

雄伟的赵国都城邯郸

公元前259年10月,秦国65万大军兵分3路,大举进攻赵国。北线秦军攻占上党,牵制北方赵军南下增援;南线秦军攻占南阳以阻击可能来援的魏楚联军;中线40万秦军主力直扑赵都邯郸。10月底,邯郸外围最后的屏障武安关、皮牢关相继沦陷。11月初,秦军包围邯郸,战国时代最悲壮的城市防御战——邯郸保卫战正式打响。

战争一开始,攻防就异常激烈。秦军首先动用了云梯,在后方弩兵密集火力的掩护下发起冲锋。秦军弓弩手在4个时辰内,就向邯郸发射了数十万支箭,随后步兵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架设云梯强登邯郸城墙,另一部分架冲车直攻城门。城头赵军冒着密集的箭雨进行顽强抵抗,首先是用弓箭还击,同时用长竹竿推倒秦军的云梯,在城头用滚木礌石打击登城秦军,同时用大锅将水烧开后泼向敌军。

双方相持一个多月,秦军战死两万人,被迫转入休整。廉颇并没有呆板防守,他与平原君尽散家财,招募死士,不时令他们夜间缒城而下,奔袭敌营,给秦军造成极大恐慌。这是廉颇在危急情况下采取的无奈应急措施,是在整体防御的情况下以零星的偷袭挫败秦军锐气,来拖延战争进程,以等待外援和战机。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