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赵国“军魂”廉颇:叱咤风云何其勇,负荆请罪何其壮(四)(2)

2009-07-13 16:4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听涛楚隐
12月,在秦昭王严令下,秦军冒着凛冽的寒风再次大规模攻城,在赵军顽强抵抗下再次无功而返。廉颇趁机派遣精锐骑兵出城主动出击,秦军大败,撤退

12月,在秦昭王严令下,秦军冒着凛冽的寒风再次大规模攻城,在赵军顽强抵抗下再次无功而返。廉颇趁机派遣精锐骑兵出城主动出击,秦军大败,撤退50里,伤亡过万。秦军主帅王陵无奈上书秦昭王,要么撤退,要么增援。

秦昭王再次要求白起领兵出战,但又遭到拒绝,一怒之下,令白起在杜邮自裁。同时任命王龁接替王陵为主将,继续围攻邯郸。

公元前258年正月,王龁率十万援军及大量的兵备粮草到达邯郸,发起了第3轮也是最猛的一轮进攻。秦军动用3万弓箭手进行掩护射击,同时出动新型攻城塔配合攻城。攻城塔下面是一个巨大的4轮底座,用人力推动前进,上部是一坐高大的塔楼,塔楼里面是多层盘旋而上的云梯,外面由厚木板掩护,顶端前部是一个可以开合的吊桥门。士兵在里面可以得到良好的保护,当接近城墙后放下吊桥门,士兵可以直接从塔内蹬城作战,避免了以往云梯伤亡大的缺点。

秦军攻势越来越猛烈。在危机时刻,老将廉颇身披铠甲、手持宝剑,亲自上城指挥作战,令赵军士气大振。他们用绳索拴上巨石去撞毁秦军的攻城塔,同时发射密集的火箭焚毁秦军攻城塔。最后,邯郸城内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平民全部登上城头,赵王自己也亲率宫卫步兵参战。在赵军顽强的抵抗下,秦军伤亡惨重,士气低迷,连续攻打近五个月,邯郸依然稳如泰山。皓首苍颜的老对手廉颇巍然屹立在城头,身后簇拥着疲惫而坚定的赵国士兵,每个人的脸上分明显露着决不屈服的神情,瞳孔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王龁在雄武宽厚的邯郸城墙下,分明感受到了城墙上那个老头可怕的决心与力量,这位身经百战的秦国竟然第一次产生了不安。

10月,秦昭王再命郑安平率军五万,携带大量粮草支援王龁,摆出不攻下邯郸誓不罢休的架势。此时邯郸城内守军死者伤员遍地皆是,粮食已经耗尽,人皆“以骨为炊”、“刎子而食”,已经到了吃死人肉的地步,邯郸城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但廉颇仍然屹立在城头岿然不动,赵军依旧不屈的抵抗着。

战国时代最悲壮的城市防御战——邯郸保卫战

这时,平原君赵胜的外交战开始起作用,楚国和魏国先后出兵援救赵国,齐国也陈兵燕国边境以威慑燕国可能对赵国东部的入侵。12月初,魏军八万楚军十万均已赶到邯郸外围,秦国也不断的增兵汾城,以为声援,双方大战一触即发。12月底,信陵君指挥魏楚联军,对秦军发动了强大攻势,魏军击于西,楚军击于东,赵军应于内,秦军三面受敌,全线崩溃,被迫撤至河西,三国联军趁机收复河东之地六百里。在邯郸城南驻防的秦军郑安平部突围无望,只得全军降赵。赵国邯郸保卫战获胜,并收复了太原郡。

邯郸保卫战是战国时期最悲壮的城市攻防战,也是公元前最惨烈的人肉绞杀战。邯郸因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故成为战国时期战事最频繁的城市之一,也是军事防御最完备的城市。战前,赵国各地的军队、粮草源源不断汇聚邯郸,赵国下民众志成城日日夜夜修缮城池,磨砺兵刃;战中,赵国几临危急,但在老成名将廉颇的指挥、赵国士兵的顽强抵抗以及赵国下民的舍身支援下,都一一化解;战后,强秦遭受重创,统一中国的步伐为之放缓,而战国“亡卒数十万,邯郸仅以城免”,是悲壮的“惨胜”。

邯郸之战的胜利,源于赵国所独有的、异于六国的顽强气质,源于赵国将士们慷慨悲凉的气质、血气尚武的传统、血战到底的气概,更加的悲壮奋发、坚强不屈和万众一心。而这一切,都被完美的集中在那个始终站在城墙最前面的老将身上,他就是赵国永远不老的军魂。

(责任编辑:一花一世界)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