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中国古代军队的军事部署之二:北方边防军(一)

2009-07-16 16:4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自第一个统一全中国的朝代秦朝开始,北方边防军就一直是朝廷部署军队的重点,在漫长的边防线上集结着大量的军队。

2、“不教胡马度阴山”(北方边防军)

历代中原皇朝面临的主要边防问题是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冲突,而在南方地区以及沿海地区的边防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并不构成重大问题,因此历代主要是沿北方边界展开边防军队的部署。

由于受山脉地势的影响,中原皇朝如果将北方边防线推进到祁连山—阴山—燕山以北,需要防守的正面就会成倍增加,呈现出巨大的漏斗形,需要部署的军队也需要成倍增加。而这一边界处在农牧经济转换区,中原皇朝的军队很难在当地解决供给问题,只能依赖中原农业地区的支援,这又制约着部署军队的数量。不过如果中原皇朝放弃这一线,北方游牧民族军队就容易沿河西走廊,或者沿六盘山、吕梁山、太行山这些呈南北方向的山脉进军中原,或者突破燕山山口进入华北平原,大致形成实行向心突击的态势。而中原皇朝部署的军队会受到这些山脉的阻挡,难以及时横向调动进行堵截,很可能落得个被动挨打的地步。因此历史上中原皇朝总是沿这一线山脉部署重兵,如果不能维持住这一线就会陷入边防危机。

自第一个统一全中国的朝代秦朝开始,北方边防军就一直是朝廷部署军队的重点,在漫长的边防线上集结着大量的军队。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出征匈奴,在击败匈奴后,30万大军即沿着上述那条边防线部署,修筑长城,司令部设在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北)。史书上对这些军队具体部署情况记载不清。从当时征伐南方动用的50万军队相比,蒙恬率领的北方边防军数量还不算太大。

秦末农民大起义后,北方的边防线瓦解,匈奴势力得以迅速向南扩张,经常出没黄河河套地区,频频向南侵扰。有的部落游击于陕北高原,离长安城只有700里,轻骑兵奔袭一昼夜就可抵达长安城下。

原来西汉的如意算盘是在边界设立诸侯王国作为和匈奴的缓冲地带,可是没料到同姓王往往并不具备镇守边疆的威信与能力。比如公元前200年匈奴进攻代国(今河北、山西交界的太行山北部地区,都城“代”在今河北蔚县),代王刘喜弃国而逃。立刘邦另一个儿子刘如意为代王,但却不敢去就国,仍然留在长安。而异姓诸侯王在与朝廷发生矛盾后,就往往和匈奴勾结,让开道路让匈奴入侵,甚至公开投靠匈奴,为虎作伥。公元前201年韩王信被汉高祖改封到太原以北地区,国都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当年就遭到匈奴的围攻。韩王信投降匈奴,让开大路,引导匈奴进攻太原。第二年汉高祖亲自讨伐韩王信,韩王信索性逃入匈奴部落,与匈奴合军,连年侵扰内地。公元前197年赵国(今河北南部,都城为邯郸)的丞相陈豨(xi)发动叛乱,自立为“代王”,与匈奴遥相呼应,也是靠刘邦“御驾亲征”才镇压下去。公元前195年燕王卢绾造反,与匈奴同谋,在被大将樊哙打败后也逃入匈奴。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