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庞统与刘备玩回笼,与孔明玩假摔,与自己玩完
一般来说,《三国演义》中的谋士很少起誓提到“死”或相关字眼,一旦提到就会有赴死的动机。
比如郭嘉北伐时就对曹操说:“某感丞相大恩,虽死不能报万一。”这里的庞统与郭嘉一样,也是内心决意反主而表面故作忠义。他们都是在个人生死和国家前途之间选择了后者。尽管郭嘉不知道刘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但至少可以确定他的新儒家要领先于曹操的新法家。庞统亦然,尽管他也不太清楚诸葛亮今后的具体举措,但至少可以肯定他的“儒法混”要高于刘备的新儒家,未来发展的空间更大。
由于庞统本性恪守忠义之德,没有篡夺天下的打算,他便想到了让位于孔明,并且借助他灭除刘备。只见庞统像一个自由体操运动员一样,在前冲惯性太大而不能急停时,临时来了个绝妙的“回笼”。动作可分解为:一、维护自己男儿和战士的尊严,宁可马革裹尸也不当逃兵。按说此时的庞统可以选择引退,以保全性命,但他没有这样做。二、为了不影响诸葛亮而将自己的死因略略推给刘备。为什么他的马“久乘,不曾如此”却突然前失蹄呢?难道他也开始起疑、怕死,情绪影响到马了?非矣!他是看到刘备迷信这些,所以也玩了个自己将自己掀下来的戏法,以促使刘备与他换马。骑上刘备的白马之后不但死得快,还可以将过失归于刘备。这样刘备就丝毫不会迁怒孔明了,他梦见神人击臂即是表明潜意识有点怀疑孔明,因为只有孔明才是他心中的神人。三、他选择死在“落凤坡”则又是反过来安慰宿命的刘备:我是命里该死,你也不必过分自责。四、庞统为什么要反复揭露诸葛亮的来信是出自妒忌呢?为什么在树木丛杂的小路上行军却将魏延安排在前队呢?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守在更危险的后队有什么作用?贴着魏延走不行吗?原来,庞统是要用这一明显的行阵破绽向同行诸葛亮表明:我是心甘情愿让功与你,并非屈死在你的手中,更不是不识你孔明的居心。
由此可见,孔明的确不是庞统之死的直接责任人,如果真要说其中有什么关联,那就是孔明先向他发射了一枚远程攻心导弹,但被庞统精准拦截。导弹真正的作用在于让庞统发现了刘备愚仁愚义之外的愚信,愈加坚定了他反主的决心——于是就应着弹声倒下了。
事实上,像庞统这种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超级谋士如果不是想自杀,一般人是放不倒他的,哪怕比他高的谋士也难。即便不能取胜,也能自保性命,何况只是个无名川将张任。例如诸葛亮在比他高两档的司马懿面前也总能逃逸。
庞统就这样轻易被敌人乱箭穿胸、肝脑涂地了,但他的死重如泰山!刘备痛哭,孔明痛哭,众人痛哭,孩童痛哭:“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毫无疑问,庞统是当时唯一有才华打通蜀道的人,但他却在黎明到来之前毅然将接力棒传给了能力低一等,志向高一筹的孔明。一个人的逝去能换来日月山河齐声悲恸,还需要什么?笔者不由得比诸葛亮更加妒忌庞统,不因他长驱万里独成功,只为他流星坠落无悔意!庞统,你是我的青春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