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牧野之战:武王伐纣 大势所趋(2)

2009-08-18 16:39
来源:全国国防教育网 作者:张丽荣
周武王继位后四年(公元前1045年,另有前1057年等多说)一月,武王以遵奉文王之命,“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史记·周本纪》)为号召,与吕望、周公

周武王继位后四年(公元前1045年,另有前1057年等多说)一月,武王以遵奉文王之命,“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史记·周本纪》)为号召,与吕望、周公、召公等率兵车300乘,虎贲(周王近卫军)3000人,甲士4.5万人,自镐京(今西安西)东出攻商。周军进至盟津,庸、卢、彭、濮、蜀(均居今汉水流域)、羌、微(均居今渭河流域)、髳(今山西平陆南)等八个方国部落军队及各反商诸侯军前来会合。武王作“泰誓”声讨商纣,宣称自己“恭行天罚”,以增强灭商的信心。时岁星(木星)在东,迎岁星而进为用兵所忌,又值大雨日夜不停。为不失战机,武王率周军本部及八个方国部落军队冒雨继续东进,从汜(今河南荥阳境)渡过河水(黄河)。面对水泛、山崩之灾,排除军中出现的畏惧之心,兼程北上,至百泉(今辉县西北)折而东行。沿途向商民宣告:周军不以百姓为敌,而是为民除害,争取商地民众支持。经六天急行,进抵牧野布阵,取得与商决战的战略主动。

周军压境的消息传到商都,纣王仓促部署防御,调集守卫国都的少数贵族的军队,并武装大批奴隶、战俘,开赴牧野迎战。在广阔的牧野战地,“殷商之旅,其旝如林”,纣王企图以众多兵力取胜;周军则“檀车煌煌,驷騵彭彭”(《诗经·大雅·大明》),军容严整,斗志旺盛,具有必胜信心。二月甲子日凌晨,武王在阵前誓师:历数商纣罪状,激发全军将士同仇敌忾之心;统一作战行动,规定每前进六七步、每击刺四五次即停止取齐,保持队形整肃,以确保指挥顺畅和车徒协同,发挥车战的整体威力;严申作战纪律,要求将士听从命令,奋勇杀敌,但不准杀降,违令者斩(史称“牧誓”)。

周武王誓师毕,命吕望率一部精兵作挑战性进攻,示其必战之志,震慑、动摇商军。随即指挥以虎贲、戎车为骨干的主力猛冲商阵。商军中奴隶、战俘不堪忍受纣王的残暴,不愿为纣王卖命,希望周军迅速取胜;与周勾结的商贵族反对势力,亦早存叛纣之心。在周军猝然猛攻之下,商军“前徒倒戈”,为周军开路。武王与吕望等挥军冲杀,虽有部分商贵族军队拚死抵抗,终未能阻挡周军破竹之势,及至天明,商阵土崩瓦解。纣王见大势已去,仓皇逃回朝歌,于当晚登鹿台自焚而死。周军乘胜攻克商都,武王举行祭社典礼,宣告以周代商,结束商朝约600年的统治,建立西周王朝。尔后分兵四出,征伐附商的各地诸侯,控制商王朝统治的主要地区。

“小邦周”一战而胜“大邑商”,决非偶然。商纣暴虐,不得人心,内部反叛,成为商朝败亡的致命因素。商纣未能摆脱东西两面受敌的困境,顾此失彼,为周军造成可乘之隙。周文王卑事商纣,韬光养晦,暗图进取,政治攻势与军事蚕食相结合,夺得战略主动权。周武王正确选择决战时机,先发制人,达成战略进攻的突然性,终于一朝灭商。周人成功的谋略运用,标志着中国古代早期战略的形成。

(责任编辑:七月倾城)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