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北宋统一战争 为实现天下统一而战(2)

2009-08-27 10:43
来源: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 作者:张秀平 毛元佑 黄
宋军乘隙而动,“假途灭虢”,并灭荆、湖的胜利,不仅振奋了宋军的斗志,而且使北宋势力伸入长江以南,占领长江中游战略要地,切断了后蜀和南唐两

宋军乘隙而动,“假途灭虢”,并灭荆、湖的胜利,不仅振奋了宋军的斗志,而且使北宋势力伸入长江以南,占领长江中游战略要地,切断了后蜀和南唐两大割据势力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尔后入川灭蜀,进军岭南和东灭南唐创造了有利条件。

北宋占领荆、湖后,后蜀东北两面处在北宋的瞰制之下。于是赵匡胤开始谋划攻蜀事宜。派人勘察川陕地形,以备由陆路攻蜀;同时修造战船,训练水军,以备由水路溯江入蜀。

这时,后蜀也感到了宋军的威胁。蜀主孟昶采纳掌握军政大权的知枢密院事王昭远的建议,决定严兵拒守,以抗宋军。当时北宋东临三峡,北控陇右和秦岭各隘。于是后蜀一面派兵东屯三峡,另一面派人约北汉同时举兵夹攻宋朝。哪知派出的使者中途投宋,向赵匡胤密报了后蜀实情,并绘呈后蜀山川形势和兵力分布图。正欲伺机攻蜀的赵匡胤,以此为借口,于乾德二年十一月初二,发兵两路攻蜀:北路以王全斌、崔彦进、王仁赡等率步骑3万出凤州,沿嘉陵江南下;东路以刘光义、曹彬等率步骑2万出归州(今湖北秭归),溯长江西上,两路分进合击,会师成都。孟昶得知宋师来攻,命王昭远、赵崇韬率兵3万自成都北上,扼守广元、剑门等关隘;韩保贞、李进率部数万驻守兴元(今陕西汉中),以为配合。乾德二年十二月中旬,北路宋军攻入蜀境,所向皆捷,连克兴州(今陕西略阳)、兴元,在西县(今陕西勉县西)将韩保贞击败,然后乘胜追击,俘韩保贞、李进,越过三泉(今勉县西南),直抵嘉川(今四川广元东北)。蜀军烧绝栈道,退保葭萌(今广元西北)。这时王昭远、赵崇韬率军屯驻利州(治所今广元),派兵于大、小漫天寨(今利州城北)立寨而守。利州在嘉陵江东岸,群山环绕,形势险峻,是入蜀的咽喉要路。因栈道断绝,宋军被阻难以直进。王全斌遂率主力向嘉川东南的罗川小路迂回南进,由崔彦进率军一部赶修栈道,进克小漫天寨,然后会攻利州。宋军如计而行,破小漫天寨,蜀军退保大漫天寨。不数日,王、崔两部会师,分兵三部夹攻大漫天寨。蜀军连战皆败,王昭远弃城渡江退保剑门(今四川剑阁东北),宋军于十二月三十日占领利州。乾德三年正月,孟昶见形势危急,命太子元喆为元帅率兵万余增援剑门。剑门凭高据险,是屏障成都的重险。

此时宋北路军自利州直趋剑门,进占益光(今四川昭化)。王全斌分兵一部由剑门东南的来苏小路,绕至剑门之南,断其后路,自率精锐从正面进攻。王昭远处置失当,仅以偏师守剑门,自率大军退守汉源坡(今剑阁东北)。宋军前后夹击,迅速攻占剑门,并向汉源坡挺进。蜀军未战即溃,宋军乘胜进击,擒俘王昭远,占领剑州(今四川剑阁)。

正月初,进至绵州(今四川绵州东)的元喆听到剑门已失,仓皇逃回成都。东路宋军的进展也很顺利。十二月下旬刘光义等攻入巫峡,夺取夔州浮梁,进兵至白帝城西,击破蜀夔州守军,占领夔州,打开了由长江入蜀的大门。宋军自夔州沿江西上,势如破竹,蜀沿途守军皆不战而降,刘光义、曹彬率军顺利西进。正月初,北路宋军直逼成都城下,东路宋军也接踵而至。

正月初七,孟昶见大势已去,被迫向王全斌投降,后蜀至此灭亡。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