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备志》属辑评体兵书,书中所录虽然不能完全视为辑录者的思想,但从《武备志》序言和评点中可以看出茅元仪以下几方面的军事思想:
一、呼吁加强武备,富国强兵。
他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此三代之所以为有道之长也。自武备弛,而文事连不可保。”(《自序》)他痛斥当世士大夫不习兵事,遇有战事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误国误民。他积极主张开矿、屯田、发展经济,认为“惟富国者能强兵”,“足饷尤先务”(《军资乘·饷·序》)。
二、重视军队加强训练、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性。
他认为,“兵之有练,圣人之艺也。阵而不练,则土偶之须眉耳。”(《阵练制·序》)战时号令不齐,“士不选则不中练”,“士不练,则不可以阵,不可以攻,不可以守,不可以管,不可以战”。
三、在国家总体防御政策方面,茅元仪针对当时明廷四面受敌的情况,主张边防、海防和江防都要重视。
茅元仪认为海防在国家的整体防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指出:“其要在拒之于海”(《占度栽·度·海防·序》),而江防的战略地位也很重要,指出:
“迫海而亘中区,外溃则为门户,内江则为腹心,故江之要与边、海均。”
茅元仪一生致力于抗击后金政权,振兴明廷武备,长期与清政权处于敌对阵营。因此书中有许多对女真族和后金的不敬之语,所以,这部很有价值的兵书在清代遭到禁毁,被列为“违碍”、“禁毁”书之列。后来虽有刊行,但凡涉“违碍之语”,或被抽毁、或被挖版、或被篡改,自天启年初刻后,其版本衍支为三:一是莲溪草堂明原刻清修版,二是日本宽文复制增训点版,三是清初改刻版,以后繁衍的几种版本,均未出此几种底本。现存各类版本以明天启元年竣刻本为最善,保持了茅元仪所著的原貌。本书原文即依据此本。
《武备志》和我国其它古代军事类书相比,搜集广泛而齐全,是我国古代部头最大的一部“军事百科全书”,虽曾遭到禁毁,但几经翻印,广为流传,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中国军事史、军事学术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在书中也有疏漏和错误之处,但它所保存的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如各家阵图、阵法、某些兵器图形以及《郑和航海图》等,对我们研究古代军事史,经济史、交通史、海外关系史、科技史,历史地理等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七月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