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戟:纵横战场两千余年的冷兵器

2009-09-02 14:02
来源:百度贴吧 作者:佚名
戟是中国古代将戈和矛功能合为一体的格斗用冷兵器,由戟柄和戟头组成。

戈矛结合攻防一体

戟是中国古代将戈和矛功能合为一体的格斗用冷兵器,由戟柄和戟头组成。戟柄为竹、木质,戟头为金属材料。早期使用的戟头是青铜质,后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铁戟。戟最长可达3米多,既能直刺、扎挑,又能勾、啄,是步兵、骑兵使用的重要利器。

车兵骑兵步兵皆宜

戟柄长度按不同使用情况有所差别———车兵用戟柄最长,骑兵用戟柄稍短,步兵用戟柄更短,称为“短戟”。汉朝还出现一种单手握持的短柄戟,称为“手戟”,一人可持两戟并用,故又称为“双戟”。

纵横战场两千余年

在商朝,戟还处于萌芽时期,现仅在河北省藁城县殷墓中发现过一件。西周时期,出现把刺、胡、援、内合铸成“十”字状的青铜戟,但其战斗效能并不突出,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绝迹。

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由青铜矛头和长胡多穿的青铜戈头联装在一起的青铜戟。据《考工记》记载,它同戈、殳、夷矛、酋矛一起被称为“车之五兵”,是车战的主要格斗兵器。春秋晚期步骑战兴起,青铜联装戟又成为步、骑兵的利器。在中国南方的吴、越、楚地区,还流行一种独特类型的联装戟,即在一根长柄上装有2个或3个戈头,称为“多戈戟”。

战国晚期开始,钢铁兵器逐渐取代了青铜兵器,产生了刺、援合铸的钢铁戟头,由于取消了青铜戈类兵器传统的后内,故成为“卜”字形。在西汉,“卜”字形钢铁戟是步骑兵装备的主要格斗兵器。到西汉末,“卜”字形戟的形制又发生了变化,侧出的小枝渐次向上弯曲,东汉以后则变为硬折向上,从而更增强了前刺的功能。至于原有的勾、啄功能,则随着结构的变化而逐渐消失。

晋朝以后,随着重甲骑兵的发展,长兵器多用矛,隋唐又兼用长刀。于是戟就逐渐脱离实战,成为只表示等级身分的仪仗礼兵用具。

(责任编辑:刀光剑影)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