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追怀羊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名篇。
羊祜
羊祜生性喜欢山水风光,三国末期他领兵出征襄阳,与孙吴大将陆抗凭江对峙。每逢春秋佳日,他都步出襄城,攀跻岘山,置酒咏诗,终日不倦。一次,羊祜登岘山时,忽然感慨地对幕僚邹湛说:“自从有宇宙以来,就有了这座山。古往今来的贤达胜士,到这里登山远望,而像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就更多了。但都在历史的尘灰里湮灭无闻,不由使人悲伤。如我们身后有知,魂魄还应登临此山啊。”邹湛说道:“将军德冠四海,道嗣前哲,您的名望与声闻,一定会像这座山一样流传千古。”
历史证实了邹湛的预言。羊祜逝世之后,襄阳百姓便在岘山羊祜生前游憩的地方建碑立庙,岁时祭飨。每当游人瞻望羊祜庙前的碑石,无不为之落泪洒涕。接替羊祜镇守襄阳的大将杜预,便将此碑命名为“堕泪碑”。当代西方汉学家斯蒂芬·欧文在其汉学著作《追忆》中评论说:“羊祜的名字已与岘山密不可分,以至岘山本身已成为一座铭刻着羊祜之名的巨大碑石。”
羊祜,字叔子。出身于汉魏名门士族之家。羊祜的祖父羊续,汉末曾任南阳太守;外公是汉代名儒、左中郎将蔡邕,她的生母也就是蔡文姬的妹妹。羊祜须眉秀美,仪度潇洒。自幼博览群书,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并以长于论辩而有盛名于世。
由于当时曹魏统治阶级内部的曹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之间正进行着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羊祜与斗争的双方都有姻亲关系,而采取了回避态度。但他判断曹爽终将不是司马懿的对手。所以后来羊祜与王沈一起被曹爽征辟时,王沈劝羊祜应命就职,羊祜没有答应,王沈便独自应召。高平陵政变以后,司马懿大举剪除曹氏集团,与曹爽有关的很多人遭到诛连。王沈也因为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罢免。于是,他对羊祜说:“还是你有先见之明啊。”羊祜却安慰他说:“这并非是我所能料到的。”既有先见之明,又不肯显示夸耀。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病逝,司马昭执政任大将军,征辟羊祜,羊祜还是没有应命。羊祜虽身处士大夫之间,但持身正直,从不亲亲疏疏,因此,有识之士对他特别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