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羊祜的这些做法,陆抗心中十分清楚。虽说在军事上两将处于对抗状态,但在生活方面却有着非比寻常的私谊。羊祜与陆抗对垒,双方常有使者往还。陆抗称赞羊祜的德行度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陆抗得知羊祜生平好饮,便拿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好酒,交予使者,让他转赠羊祜,以表敬意;而羊祜得知陆抗染病,立刻拿出自己的良药,托人送去。吴军众将都怕药里有毒,力劝陆抗不要服用。陆抗却丝毫不疑,说道:“羊祜怎么会是下毒的人呢?”便毫无顾忌地服下了。没过几天,陆抗果然药到病除。
陆抗和羊祜的英雄相惜,使得两军的将士减少了许多无谓的死伤;南北两位儒帅的“取信于民”,也为两国百姓减轻了不少战乱之苦。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晋吴两国的荆州边线处于和平状态。
咸宁元年(275)年,吴军主帅陆抗去世,孙吴荆州前线失去唯一能与羊祜抗衡的军事家。而这时,在吴主孙皓高压统治下的吴国境内各种矛盾日益激化,危机四伏。这一切表明西晋灭吴的条件已经成熟。羊祜不失时机地上疏给晋武帝请求伐吴。在上疏中,羊祜追述平蜀之后的南北两国关系。详细地为未来战争进行了规划,并断言,孙吴国内人心思乱,兵临之际,绝不会出现奋力死战的局面。整个灭吴战争不用很长的时间,就会获得胜利。奏疏既上,却遭到朝内许多大臣的反对,权臣贾充、荀勖等人的态度尤其激烈。只有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等少数人赞同。羊祜见此事难成,唯仰天长叹!
咸宁四年(278年)8月,羊祜身染重病,请求入朝,朝廷批准后,他返回洛阳。晋武帝下诏,命他抱病入见,并让他乘坐辇车上殿,不必跪拜,备受优礼。见到晋武帝,他抱病再一次向武帝陈述伐吴主张。后来,羊祜因病势沉重,不能入朝,晋武帝专门派中书令张华前去咨询方略。羊祜对张华说:“吴人虐政已甚,可不战而克。如果不下决心,万一孙皓死了,吴国重立新主,我们虽有百万之众,长江未可而越也,这才后患无穷啊!”张华赞成羊祜的看法。羊祜对张华说:“看来成就我伐吴志向的人,就是你了!”张华回朝后,力主伐吴。看到羊祜的病势继续恶化,晋武帝也开始着急,要求羊祜带病指挥这场战争。羊祜回答说:“伐吴战争已经不必臣亲自指挥了,我只是担心天下平定以后,晋国的治理才是圣上应该多多费心的事情啊!”此后,羊祜的病越来越重,于是便推荐杜预代替自己。
不久,羊祜病逝,享年五十八。时值大寒,普天皆哀。晋武帝亲着丧服痛哭,泪水流到鬓须上,都结了冰。荆州百姓在集市之日,闻知羊祜死讯,罢市痛哭,街巷悲声相属,连绵不断;吴国守边将士也为羊祜落泪。羊祜的仁德,可谓感天动地。
杜预接替羊祜以后,即拉开了伐吴战争的序幕,并以势如破竹的气势,兵临石头城(南京)下,迫使吴主孙皓出城投降。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争。它结束了汉末、三国以来分裂割据的状态,使中国重归一统。羊祜是西晋灭吴的关键人物,他在坐镇襄阳6年期间,做了伐吴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卓有成效。虽然失去亲自参加战争的机会,但他制定了正确的灭吴用兵方略,又推举杜预作为自己的继任,真可谓知己知彼,知人善任,为战争的顺利进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更为难能的是,羊祜在伐吴之先,已对晋室内部存在的种种危机有所察觉,他临终前向晋武帝说的一番肺腑之言,果然被不幸言中。西晋统一之后,日益腐败,统治者骄奢淫逸,而争夺统治权的斗争亦日趋炽烈,终于爆发了“八王之乱”,此后又有“五胡乱华”,使统一不久的中国又陷于四分五裂的动荡之中。
此已是后话了。
(责任编辑:堇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