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擎天一柱(三)

2009-09-26 10:1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时间最长,从1931年九一八算起,前后达14年之久。

日本投降签字

中国抗日战场是亚太地区盟军重要的战略支点和后方基地,中国军队为保卫和解放东南亚等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战场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而且是亚太地区盟军重要的战略支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很快席卷了菲律宾、马来西亚、香港、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由于盟军在这一地区接连失利,丧失了太平洋沿岸一系列战略据点,从而使缅甸成为盟军与日军必争的战略要地。日军若是占领缅甸,便可西进印度,直下中东,与德军会师;并可控制印度洋,取得制海权,以有效地支援太平洋的海战及从海上对印度和中东构成威胁。于是盟军统帅部急切请求中国派兵支援,中国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总体需要,在国内抗战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以第5、第6、第66军等部共约10万人组成中国远征军,紧急入缅支援英军作战。在担负曼德勒正面及东部地区的防御中,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屡挫敌锋,先后取得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东枝收复战等重大胜利,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有力地迟滞了日军的进攻。而英军担负的缅甸西部防线却被日军迅速突破,英军主力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地区,经中国远征军驰援解围,才使其7000余英军官兵得以安全撤退。

中国远征军的苦战,重创了日军,使其有限的进攻力量受到极大阻滞,被迫在沿亲敦江东岸和怒江西岸与盟军对峙,同时也使英军得以安全撤往印度,构筑新的防线,保证了印度的安全。此后,在反攻缅甸作战中,由于英国持消极态度,中国为适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整体利益和实施盟国的战略计划,毅然以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一部的配合下,率先发起缅北、滇西大反攻,胜利地打通了中印公路,并为盟军最后收复缅甸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军队在援缅作战中,先后投入30余万兵力,在历时3年多时间里,共歼灭日军6万余人,为东南亚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挽救了盟军在东南亚战场的危局。

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既是盟军对日作战的空军基地,又是最后进攻日本本土的前进基地。1942年4月18日,美军16架B—25重型轰炸机从太平洋上的美军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起飞,轰炸了日本东京、横须贺、横滨、名古屋、神户等城市后,于中国浙江省内的中国空军机场降落。日本本土第一次遭到美机的轰炸,朝野震惊。7月4日,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即“飞虎队”)被改编为美国空军驻华特遣队。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