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魂”,何物也?
这是上个世纪前半叶,中国正统军队,亦即国民党军的一种制式短剑。它是中国历史上离我们最近的国民党军中佩剑。
长期以来,这种短剑既闻名遐迩,又雾盖云遮。单从叫法上说,它起码有这样几种名字:军人魂、中正剑、成仁剑、自杀剑,近来更有人称之为“黄埔军魂·将军剑”。
中正剑
它的正规名字,其实就叫“短剑”。
短剑,亦即“军人魂”,是和礼刀、军刀并行的一种军官装具,属军官的一种常规服饰。
那么,既属常规佩挂之物,故而短剑比之礼刀、军刀(此两物实即同一形制的全长94公分的指挥刀,区别在于花饰的繁简不同)更易流行且其终得大行,十数年内,礼军两刀日形式微,唯“军人魂”独步天下,遂演成“国军”的一种象征物。
“军人魂”的颁发量有多少?数字应当是惊人的。
这里要说明,“军人魂“短剑,开始并非一般军官的装具,而是(以后也大量是)作为特定的颁授之物。如惯称“黄埔军校”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生多获赠一把纪念剑(30年代中期始)。还有各军政部门,各地方势力,各要人官长,以及一些社会团体,也以颁剑为一时之尚。仅黄埔军校在大陆解放前,23期学生含各分校与各种训练班毕业生,即达23万余人,获剑者起码都应以十数万计。如此计算,“军人魂”的总的颁发量,即使是保守的估计,也当在百万柄上下。
但得以流传到今日的“军人魂”则百不存一,甚至千不存一。在少数博物馆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台湾“国军历史文物陈列馆”)及零星收藏者的手上,或有散见。而这类短剑中,最具研究与收藏价值、即带各种铭文的剑数,以笔者的估计,存世量则仅数百,决不过千。
“军人魂”的兴勃亡忽,原因固多,而留存稀少则主因一条:其与生俱来的“反动性”。国民党军队的性质,及此剑身上普遍镌刻的“蒋中正赠”、“成功成仁”字样等等,注定了其在新中国的命运。建国以来,镇反运动的浩大声势,大抓阶级斗争的“为纲”国情,警惕蒋帮“反攻大陆”的高压气候,更加之“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对于这一反动的象征变天的标准器物,无疑是劫数般毁灭性的打击。恰又因了这般短剑,仅可标志身份,并无实战价值,刺刀尚能入战利品,此物则一无所用,除了充反面教员,断无其存在道理。可以想象,光是1958年大炼钢铁那阵,此刃正当其时,大都化作了炉中铁水,转作他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