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青铜剑:从个人防身武器演变为战场兵器(3)

2009-10-07 15:31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沈融
生活在长江中游的楚人似乎更善于用剑:长沙楚墓出土青铜剑总数达508件,超过青铜戈(240件)、青铜矛(196件)的总和。长江下游的吴国更是以青铜剑为主要

生活在长江中游的楚人似乎更善于用剑:长沙楚墓出土青铜剑总数达508件,超过青铜戈(240件)、青铜矛(196件)的总和。长江下游的吴国更是以青铜剑为主要格斗兵器,吴王夫差北上黄池争霸时,“吴师皆文犀长盾,扁诸之剑”。青铜剑的形制基本统一为以下两型三式:第一型为圆茎剑,可复分为实心圆茎剑、空心圆茎剑两式。圆茎剑的分布状况偏重于南方,一般都是一次铸成的,实心圆茎剑剑格呈倒凹字形,茎作实心柱状,茎中多起两箍,剑首呈碟形;空心圆茎剑剑格为一字形薄格,剑茎部分或全部中空、呈管状,茎中无箍,剑首呈喇叭形。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如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属实心圆茎剑,但茎上无箍;长沙楚墓出土的少数空心圆茎剑茎上有箍。扁茎剑的分布状况偏重于中原地区,茎部作扁条体,剑身、剑茎系一次铸成,剑格、剑首则是分开铸造,套装上去的,也可以选用玉格、玉首,做成玉具剑。通长大多在45—60厘米之间,剑身宽4厘米左右。

青铜剑

中国钢铁兵器上限很早,战国时期已发展到一定规模。然而,当时用块炼渗碳钢技术生产兵器效率不高,无法满足战国晚期的巨大数量需求。青铜兵器生产效率高的优点,使得它必须继续留在战场上,并发挥主角的作用。陕西临潼县秦兵马俑坑出土的青铜剑(以下简称秦式铜剑),堪称中国青铜剑的“收山之作”。秦式铜剑均属狭长型扁茎剑,剑身、剑茎一次铸成。剑身呈兰叶形,中脊起棱、刃边起缘;剑茎为前粗后细的实心扁条体,横截面呈长方形或椭圆形;剑格呈凹字形或一字形,是通过中间的穿孔、从剑茎末端套装到剑身、剑茎交界处的;剑首有两种形制:一为碟形,以其柄部与茎末以以子母口套接,横贯铜钉固定;一为菱形帽状,是在给剑茎装上木柄之后套在柄端的。通长达81—94.8厘米之间。其剑身之长、表面之光洁、质地之致密、刚硬度之高,均非一般青铜兵器可比;甚至还有一定弹性——已被压弯的铜剑出土后,一段时间后竟然能自行复原。从文献记载来看,秦剑的确是很长的:公元前227年荆轲行刺秦王政,秦王政的佩剑太长、一时无法拔出,只好绕着柱子逃避;而一旦秦王政长剑出鞘,立刻变被动为主动、将这个亡命杀手置于死地:证明在剑与剑的对决中,长剑拥有绝对优势。但是,青铜兵器的强度毕竟是有限的,秦俑坑出土的铜剑残段、残剑茎,很直观地反映了这一问题。入汉后,随着社会的安定、兵器需求的相对缓和,以及钢铁兵器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发展,秦式铜剑很快就被同样形制但更坚韧、更锋利的钢铁剑基本取代了。

(责任编辑:梦里春秋)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