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为统一而战 清朝平定“三藩”叛乱

2009-10-10 14:33
来源: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 作者:张秀平 毛元佑 等
平定“三藩”叛乱之战是清康熙时消除南方“三藩”割据势力、实现国家统一的战争。

平定“三藩”叛乱之战是清康熙时消除南方“三藩”割据势力、实现国家统一的战争。

“三藩”指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之孙),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

尚可喜

他们本为明朝辽东边将,后来降清,或开关迎接清军进入山海关,或为清廷南征北战,镇压人民的反抗和抗清势力,立有战功。清在北京建立中央政权之后,他们以功被封为王,享受高官厚禄,作为清朝控制南方边远地区的藩篱。他们利用这一机会,保存并扩大自己的实力。他们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恣意妄为,对下鱼肉百姓,对上与中央政府抗衡。

吴三桂割据云南,大肆圈占民田,把耕种这些土地的各族农民变为自己的佃户,恢复明末各种繁重的赋役,强迫农民纳租纳税。抢掠人口,“勒平民为余丁,不从者指为‘逃人’”。放高利贷“诱人称贷责重息”。广征关市,榷税盐井、金矿、铜山之利。其部属更是无恶不作,杀人夺货,无所畏忌。尚之信在广东则是一个酗酒杀人的恶魔,以杀人为乐。令其部属私充盐商,姿意盘剥。耿精忠在福建也是横征盐课,勒索银米。他们还夺人田庐,掠人子女,莫敢谁何,十分猖狂。

吴三桂在云贵,掌管一切文武官员兵民事务,总督、巡抚均“听王节制”。他专横跋扈,“用人,吏部不得掣肘;用财,户部不得稽迟”。为了达到世守云南割据一方的目的,他公然将清廷命官“指为外人”。大量招揽宾客及有才望者,蓄为私人,遍置于水陆要冲,严密控制。甚至还向全国选派官吏,称为“西选”,一时出现了“西选之官几满天下”的情况。

吴三桂除同另两藩互通声息外,又“岁遣人至藏熬茶”,通使达赖喇嘛,“奏互市茶马于北胜州(今云南永胜)”,力争西藏上层分子的支持。耿、尚二人也是尾大不掉,没把皇帝放在眼里。

“三藩”各拥有雄厚兵力。吴三桂有旗兵53佐领,绿旗兵10营,耿、尚各有兵马15佐领和六七千绿旗兵,总共10余万人。巨额的军费开支,全由国库支付,造成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的局面,清财政面临巨大的困难。“三藩”割据势力的膨胀,严重威胁清朝政府的国家统一,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康熙初年,清中央政府逐渐对“三藩”采取了限制的政策,着重限制“三藩”中实力最强大的吴三桂,如命令他缴还大将军印,同意他辞去云贵总管,罢其除吏之权等。这些措施除了加深了双方矛盾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玄烨亲政之后,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大事,对飞扬跋扈的“三藩”割据势力,夙夜忧心。除掉鳌拜后,决计清除“三藩”。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