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八国联军攻占通州。
八国联军占领通州后,原来约定14日休整一天,15日会攻北京城。但俄军为抢攻陷北京城之“首功”而背约,首先进攻北京东便门。俄军的进攻遭到守城清军和城内义和团的猛烈抵抗。经过激烈战斗,14日凌晨两点,俄军才攻占了东便门。接着,俄军又进攻建国门,遭到董福祥军的猛烈抵抗,使俄军遭到大量伤亡。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14日下午,俄军才得以攻入内城。
抗击八国联军侵华
日军见俄军已发起进攻,也不甘落后,于14日晨进攻齐化门(今朝阳门),守城的清军奋起抵抗。这一仗从清晨一直打到黄昏,日军才占领了齐化门。英、法、美各军也相继进攻北京。英军乘虚攻破广渠门,抄小道进入东交民巷使馆区。
法、美侵略军也于14日晚攻入城区。清军大都溃逃,但仍有部分爱国官兵和义和团坚守不退。他们筑街垒,设障碍,有力地阻击了侵略军,同八国联军展开激烈的巷战达两天之久。在北京保卫战中,共毙伤联军400余人,清军和义和团也有600多人战死。
8月15日晨,八国联军进攻皇城东华门。慈禧太后闻讯惊骇至极,急忙带着光绪皇帝、皇后、太监李连英、大阿哥等从西华门至德胜门,转经西直门逃出北京。他们经怀来、宣化、大同到太原,最后逃亡到西安。
慈禧太后在逃亡中,一面命令在上海的李鸿章迅速北上,授予他卖国全权,并加派庆亲王奕劻会同商办“议和”事项;一面下令镇压义和团,要求清军官兵对义和团要“严加查办”,公然要用义和团民的头颅作为向帝国主义列强求和的见面礼。这充分表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决意充当帝国主义的走狗,“量中华之物力,给与国之欢心”,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曾公开命令全体官兵抢劫3天。但事实上直至联军撤出北京,抢劫始终未曾停止过。从公使、各级军官、教士到普通士兵,一无例外地都参加了抢劫活动。他们不仅抢劫居民,更热衷于抢劫皇宫、官衙和府第。皇宫、颐和园所藏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珠宝金银,均被抢劫一空。
1901年9月7日,奕劻和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同英、俄、美、法、日、德、意、奥、西、比、荷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了空前严重的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共十二款,另有十九个附件)。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在华的侵略势力,向中国人民榨取了巨额的赔款。《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北京军民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虽然被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了,但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使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承认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赫德语)“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语)
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阻止了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华民族免遭殖民地的灾难,这一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责任编辑:梦里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