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汉武帝的军事用人:李广、卫青的不同命运

2009-11-06 11:12
来源:鼎盛王朝 作者:大本营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和中华民族非常难得的优秀人才,无论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还是思想观念上讲,汉武帝都用非常魄力进行了改革。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和中华民族非常难得的优秀人才,无论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还是思想观念上讲,汉武帝都用非常魄力进行了改革,尤其是军事上对匈奴的策略胜利,更证明了汉武帝的伟大和英明。我们就从汉武帝军事上起用人才的事情说说,即从李广、卫青等人的不同命运说起。

李广

唐朝著名的诗人王勃曾在《滕王阁序》中精彩地写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可见,李广的命运,何等的多舛。李广何许人也?在汉景帝时,就是非常著名的将军,长期驻边,抵御匈奴,匈奴人吃尽其苦头,畏惧李广之深,称之曰“飞将军”,但是,李广为何命运多舛、以至难封?

如果我们从简简单单的现象入手,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汉武帝偏心,不重用李广,没有给李广机会,事实正如此吗?李广非是没有机会,汉景帝时守边多年,武帝时为骠骑将军,都是完全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为什么李广没有充分地展示其军事才能?在武帝第二次用兵匈奴时,李广只知道蛮干,足以证明,李广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是相当有限的,只有勇,而少谋,临机决断的能力太差,李广只能机械地遵照命令,而不能深层次地运用智慧,临机处理突发事件,成为众矢之敌而不自知,当然必败。可见,“李广难封”,实在是李广本身能力的问题,而不是功高难封。

实际上,李广最大的弱点,或者说缺点,还不在上述所说,恰恰在于李广并不善于学习,李广并不善于思考。这一点,要从李广本身的出身说起,李广本身出身就较为高贵,名门之后,资历也非浅,军旅出身,长期的军旅生涯,对敌经验可谓丰富;但是,正因为其出身、名望、经验的累赘,使得李广本身已经自觉不自觉陷入了自以为是的泥潭,觉得自己已经很了不起了,不需要再去学习了,当然就更谈不上深思。可见,李广的悲哀,非为别人,恰恰在于自负。当然,李广还是有自知的,还没有了目中无人的狂妄境界;同时,敢于勇对匈奴,从这些方面讲,李广还算不错的。

李广

比李广更悲哀的是韩安国等人,韩当时几乎是军旅中除皇帝以外的最高权威,统管三军,但是,韩安国却是典型的士族心态,常常喜欢安稳,在对待匈奴的问题上,基本是畏敌如虎,动辄以“和亲”为宜,这样,自然地陷入了享乐主义的悲哀,从而,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往往是乌龟主义的,这样,韩安国等人的悲哀,就自然而然了。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