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戴安澜:被毛泽东与蒋介石公认的民族英雄(三)

2009-11-13 15:07
来源:新浪读书 作者:马祥林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的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1942年5月10日,戴安澜率领第200师官兵安全渡过了南渡河。

杜聿明

这是杜聿明命令第200师立即放弃棠吉,迅速向密支那、八莫一线集结,然后夺路回国之后,撤退路上遇到的第一条大河。

腊戍被日军占领后,军委会滇缅参谋团团长林蔚曾电令戴安澜率师改道东进,渡萨尔温江,至景东一带,与甘丽初率领的第6军会合,而后退往西双版纳。这是条近路,沿途日军兵力单薄,有友军掩护。

但戴安澜没有往西,而是往北撤退,即使要穿过日军的重重包围,也要和正在危难之中的军长合兵突出重围。

渡过南渡河,部队进入缅北热带丛林。官兵们在阴暗闷热的密林里,艰难行军。

日军电台不断广播:“要奠定东亚和平,非消灭第5军,尤其第200师不可。”

5月18日黄昏,第200师官兵隐蔽运动至腊戌西南侧的朗科地区,离国境线只有一百五六十里,回国的路程十分已走完九分。

夜里11时,部队隐蔽接近腊戍西侧细包至摩谷公路。这是归国途中要穿越的最后一条公路。突然,埋伏在这里的日军突然开火。据幸存的戴安澜少校作战秘书张家福回忆,突围时戴安澜师长走在最前面,周维汉参谋长走在第二,战士们跟在后面。近在咫尺的敌人发现了他们,戴安澜师长腹部连中三枪,倒在草丛中,流血不止。身后的参谋长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会日语,他和日本人喊话,对方以为是自己人,才得以突围。

5月下旬,已是缅甸的雨季。终日大雨滂沱。林中满地沼泽,道路泥泞,行进尤为艰难。

部队不仅断粮,更没有药,连块干净的绷带也没有。连日大雨,加上蚊子叮,蚂蝗咬,戴安澜身上那两个大伤口,感染、溃烂、化脓,还长了蛆。

5月26日,第200师残部行至缅甸北部的茅邦村。此地离国境不过三四十里地,可戴安澜已经心力交瘁,几次昏厥。他已经感到生时有限,于是吩咐卫士整理衣冠。

1942年5月26日下午5时,戴安澜伤重去世,享年38岁。

戴安澜在写给妻子的遗书,说:“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官兵按照戴安澜的遗愿,将他的遗体轮流抬回国内。不久,戴安澜将军的遗体已经开始高度腐烂,一路上,官兵们把军装脱下来裹在他的遗体上,那些军装什么军衔都有,有士兵的,有尉官的,也有校官的。

6月2日,官兵终于通过了中缅边境的国境线,回到祖国。

中国远征军10万大军浩浩荡荡开入缅甸,作战不足两个月,逃亡几近三个月,死亡总数达6.1万人。其中作战伤亡仅为1万余人,有近5万人死在深山密林的撤退途中,生还者仅约4万人。戴安澜第200师9000人,战斗死伤人数为1800人,撤退时死伤人数竟达3200人!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