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之后,国民党军队大部被歼。但大陆的中南和西南,仍然有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必须消灭他们才能为建立新中国奠定基础。毛泽东自然把很多精力投入到这上面来。在他的指挥下,开国之际三大战役——中南战役、海南岛战役、西南战役拉开了帷幕。
中南战役
中南战役的主要对手是白崇禧。当时,他手下数十万装备精良的军队,退守中南一带,与据守广东的余汉谋部互为援助。白崇禧率部据守以衡阳、宝庆(今邵阳)为中心的湘南地区,余汉谋率部在广东布防,由此组成湘粤联合防线。白崇禧曾声称:这个防线是坚固的,足可以阻挡解放军进入中南,还可以歼灭解放军南下主力。待国民党军队得到增援后,他将指挥军队北上,把解放军打回长江以北,进而实行“北伐”,收复全国。
白崇禧
白崇禧说这些话,自然有他狂妄的一面,但白手下有数十万装备精良的军队,也是事实。一向主张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毛泽东,精心部署中南战役。他决定,由林彪所率的四野,担负歼灭白崇禧部的主要任务。具体部署是:四野在突破长江后,一直追赶南逃的白崇禧部,不使有所喘息;占领两湖(即湖北和湖南)后,向两广(即广东和广西)进军,于11月或者12月占领两广。
四野是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军的主力,与其它野战军相比,它因缴获日本关东军装备和国民党美式装备并得到苏联援助较多,战斗力是最强的。当时,四野挟打胜辽沈、平津两大战役之威,借突破长江西线之勇,正在南方展开。接到毛泽东的命令后,四野司令员林彪即把歼灭白崇禧部作为下一步的主要作战任务。
远在北平的毛泽东,冷静地分析了中南战局。他首先分析白崇禧所部的实力,认定白部还是有相当的军事实力的,而且还是很能打仗的。他们的特点是机动性强,与广东敌军组成防线后,仍然有固守的本钱。毛泽东又对白崇禧本人进行了分析,认定白崇禧还是很有军事头脑的,在他指挥下,白部很会跑,在逃跑中还能保持很大实力。毛泽东也对我方的四野进行了分析,认为四野渡江作战后,打得积极主动,林彪指挥打仗,又刁又狠,确实很有章法。林彪指挥部队追着白崇禧部打,打得狠,打得猛。但是,每次四野就要抓住白部时,都没有歼灭其主力,又让他跑了。因此毛泽东认定:以前我们采取的近距离迂回包围的战法是不能奏效的,应该从根本上改变,采取远距离包围迂回的战法。
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对此,毛泽东做了认真考虑,之后才把这个设想电告前方指挥员。1949年7月16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了致四野林彪、邓子恢、萧克的电报,电报指出:判断白崇禧准备和我作战之地点,不外湘南、广西、云南三地,而以广西的可能性为最大……和白部作战方法,无论在茶陵、在衡州以南什么地方,在全州、桂林等地或在他处,均不要采取近距离包围迂回方法,而应采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方能掌握主动,即完全不理白部的临时部署,而远远地超过他,占领他的后方,迫其最后不得不和我作战。因为白匪本钱小,极机灵,非万不得已决不会和我作战。因此,你们应准备把白匪的十万人引至广西桂林、南宁、柳州等处而歼之,甚至还要准备追至昆明歼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