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还原历史:澳门被葡萄牙逐步占领的全过程(2)

2009-12-12 12:0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以此在12年的时间内,在称为Macau的一陆地顶端形成了一巨大村落。有3座教堂,一所贫济院及一所仁慈堂。现在已成为拥有5000基督徒的村落。” 这一难

“以此在12年的时间内,在称为Macau的一陆地顶端形成了一巨大村落。有3座教堂,一所贫济院及一所仁慈堂。现在已成为拥有5000基督徒的村落。”

这一难得的史料证实了如下几点:

一、葡人登陆澳门的最早时间确为1553年。

二、海道汪柏默许葡人在广州外海和平通商,却并未允准其居据澳门。允准通商的方式一如既往:交易之后,必须立刻起锚离去,不准滞留。

三、葡人居据澳门成为事实,在于有贡萨雷斯这样的“顽固分子”,你抓他也罢,关押他也罢,他死活就是不走。终于使“华人熟悉了我,从此让我安宁”。

中方史料也证实了这几点,开始的时候,“仅篷累数十间,后工商牟利奸者,始渐运砖瓦木石为屋,若聚落然。自是诸澳俱废,濠镜(澳门)独为舶薮矣。”

(四)明清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

葡人入据澳门后,明朝政府曾对如何管理澳门举棋不定,后来终于确定采取特殊贸易区政策,设立机构,明示“主权在我”。这些机构是:

一、守澳官与驻军。1574年,明政府在澳门半岛通向香山县的莲花茎之间建立关闸,“设官守之”。1614年,关闸驻军达千人。1621年,增建前山寨,建制陆军700名,水兵1200名,分别在澳门各要地驻防。后清承明制,防范更加严密。

二、县丞与海防同知。澳门地属香山县,1731年(雍正9年)在澳门前山寨设立县丞衙门,作为县政府派驻机构。此后到1906年,清政府先后派出57任县丞。为进一步加强管理,1743年(乾隆8年),又在县丞之上,增设职权更大的“澳门海防军民同知”,“专理澳夷事务”。到1911年,这一职务的官员共历64任。

设立机构是为了加强管理,主要包括:

征收地租。自1572年始,每年葡人向中国政府缴纳500两银子的租金,作为葡人居澳的代价。

制度化管制。为管束不法葡人的行为,地方官员于1614年将5条严禁事项,刻在石头上,竖立于葡人议事亭,以示“勒石永禁”。后在1744年,制定出更为具体的对澳门管理规章,共12条,分别用中葡两种文字勒碑于县丞衙署和葡人议事亭。

所有这些机构和措施,都充分证明,中国一直对澳门行使着主权———直到鸦片战争爆发。

(五)鸦片战争前后葡人对澳门的逐步占领

鸦片战争的爆发和失败是中国的致命伤。那伤口一直痛扯到澳门。

1840年前,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在澳门定居的葡人越来越多,葡人也不断扩大其居留地,先是在妈阁庙一角,继而占领风景如画的西望洋山,修建了许多颇具南欧特色的高级建筑,成为澳门达官显贵的高级住宅区,一直延续至今。接着,地盘一点一点继续向北推移。但澳门主权在我,明政府严令其不准再行扩张,于是,葡人在大三巴至东望洋一线修筑起高大城墙,既作为城防,也作为一种居住范围的界限。至此,在近300年的时间里,葡人在澳门逐步蚕食的地方不到两平方公里。

1840年后,尤其是《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通商和香港开埠的新局面,使澳门这块已有近300年历史的葡萄牙居留地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1843年7月,澳葡政府致函清朝钦差大臣耆英,提出旨在全面改变清政府对澳门管治权的9项要求,包括扩大地界、免交地租、澳门港向外开放等,史称“议事亭九请”。经过交涉,耆英在某些方面有所让步,但对葡方提出的扩大地界,免交地租,派兵把守从三巴门到关闸一带等有损中国主权的无理要求,则坚决予以拒绝。

1845年11月20日,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悍然颁布敕令,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允许外国商船在澳门进行自由贸易,豁免一切税收。同时,她派出狂妄的殖民主义者亚马留,任命其为新任澳督,赴澳门夺取主权,最终占领澳门全境。

(六)疯狂的亚马留

在葡国侵略巴西的战争中,亚马留失去了一只胳膊。这个独臂将军在接到女王敕令后,举着他剩下的那只胳膊说:“对付中国人,一只手已绰绰有余!”

到达澳门后,他走马上任的第一项措施,便是向关闸内所有居民征税,并停止向清政府交纳地租。

而其第二步更是悍然决定占领整个澳门半岛。1847年2月27日,亚马留贴出告示,他要修筑通往关闸的马路,命令迁移华人坟场,以图造成既成事实,往北扩大地界。这当然激起华人极大愤慨。但亚马留再次摇着他的独臂说:“路修完后,毫无疑问,关闸内以内的土地就属于我们了!”

如此侵犯中国主权,当然遭到中国驻澳官员的严重抗议。于是,亚马留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赶走中国驻澳机构,封闭中国在澳海关。

1849年1月,亚马留告诉香山澳门县丞,澳门是葡萄牙当局统治的地方,中方官员入澳不得鸣锣开道。在遭到驳斥后,亚马留悍然将中国政府驻澳机构赶出澳门。

3月5日,亚马留宣布关闭中国海关行台,13日,驱逐留澳门的海关官员,砍倒海关前的中国旌旗,封存了海关财产,迫使中国政府无法直接行使对澳门的主权与治权。

长期以来,澳门葡萄牙人以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为其生存依归,亚马留的强硬措施,也触犯了部分澳门葡人社会的既得利益。在他封闭中国关部行台、捣毁中国衙门后,有葡人高呼:“澳门完蛋了!”

完蛋的首先是亚马留。当年8月22日,亚马留“骑马到关闸以外游玩,下晚回至三巴门外,被人杀毙”。而杀死亚马留的村民沈志亮行刺后即向中国官府自首,浩然声称,他与澳门6青年手刃亚马留,正是为全澳门的中国人民复仇!

问题是,当年确有葡人认为亚马留是葡萄牙的“民族英雄”。在澳门葡京大酒店的前面,曾经有过一座“独臂军人铜像”,正骑在马上,挥着军刀,杀气腾腾。他正是亚马留。

随着澳门回归祖国的日子临近,澳葡当局为了表示对中国友好的姿态,在1993年前后派人悄悄地将这座铜像拆了,装船运回葡萄牙,当时,连个简单的仪式都没有,更没有人驻足观望———它悄悄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它站立了多年的地方。一位作家写到:“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不可阻挡地推入历史。”

(七)《中葡和好通商条约》的签订

然而,在当年,沈志亮手刃亚马留的后果却十分严峻。葡萄牙人利用亚马留被刺事件,在西方列强尤其是英国的声援下,悍然发动武装挑衅,达到了其在澳门半岛实行殖民统治的目标。其后又分别于1851年和1864年,侵占了仔岛和路环岛,终于占领了澳门全境, “只差中华帝国本身的承认了”!

不错,葡萄牙以武力夺取澳门主权,是其单方面的侵略行为,中国不承认,葡人在澳门仍无法有效地行使权力。这样,在葡国政府的 “请求”下,1862年7月始,中葡开始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并于8月13日签订了首份《中葡和好通商草约》,双方约定,两年后,葡国代表来北京换约。但在换约谈判中,双方发生了争执。

争执的关键在第九款,大意是葡方同意“中国仍在澳门设官”。总理衙门大臣以为葡方同意中国设官,就是恢复旧制,中国继续对澳门行使主权。但葡方的所谓“设官”,却是设一个“如西方各国的驻澳领事”,而非行使管治权的中国地方官吏。显然,葡人已将澳门视为自己的领土,而将清政府视为外国。当中方看出这一点后,坚决要求改约,恢复设官旧制。双方反复交涉,谁都不肯让步,换约谈判遂告中断。

到80年代,清朝政府在打击鸦片走私、税厘并征等方面希望澳葡方面与中国海关合作,澳葡当局抓住机会,希望其合作能换取清政府承认其拥有澳门管理权。于是双方重开谈判。几番讨价还价后,双方代表于1887年12月1日在北京签署了《中葡和好通商条约》。

这当然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尽管条约规定,葡人在打击鸦片走私、税厘并征等方面与中国海关合作。条约赋予葡萄牙人“永居管理澳门”的权利,使得他们用行贿、蚕食等手段占领的澳门领土“全面而合法”地置于葡萄牙殖民统治之下。但是,条约只是迫使中国正式承认葡萄牙管治澳门的现实。条约仍然承认澳门是中国领土,规定未经中国方面同意,葡萄牙不能把澳门转让给其他国家!而从此以后,中国人民收回澳门的斗争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责任编辑:七月未央)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